《坐忘论》收心第三(二)

《坐忘论》

    《坐忘论》是唐代高士,道教上清派司马承祯祖师的代表作,是一部具有重要影响的道教经典。书中强调生命的宝贵,主张养生莫过于修道;修道在于静心;而静心最好的方法就是“坐忘”。书中阐述的坐忘之法,是一种很好的保持性灵宁静安详、破除烦恼和回归真我的修炼方法。

图片发自App

司马承祯祖师像

《坐忘论》

收心第三

所以学道之初,要须安坐,收心离境,住无所有,不著一物,自入虚无,心乃合道。故经云:“至道之中,寂无所有,神用无方。”

心体亦然。源其心体,以道为本。但为心神被染,蒙蔽渐深,流浪日久,遂与道隔。今若能净除心垢,开释神本,名曰修道;无复流浪,与道冥合,安在道中,名曰归根;守根不离,名曰静定。

静定日久,病消命复。复而又续,自得知常。知则无所不明,常则永无变灭。出离生死,实由于此。

是故法道安心,贵无所著。

【解释】

因此在学道的开始阶段,最重要的是静坐下来,收回心思,脱离世俗环境,让心安居于一无所有的虚静状态,心中不放任何一件事情,这样就能自然而然地进入虚无的境界中,内心与大道自然相合。因此道经上说:“在至高无上的大道之中,寂静虚无一无所有,然而却具有无穷的神奇作用。”

心体也是如此。探索一下心体的本源,它是以大道为根本的,只是因为心神受到外界名利俗物的影响,所受的蒙蔽越来越深,以至于使心长期漂泊流浪,于是就与大道疏远了。现在如果能够清除心中的杂念,为大道开辟一条通路,这就叫作修道;不再让心到处漂泊流浪,与大道融而为一,安居于大道之中,这就叫作归根;坚守着这一根本而丝毫不分离,这就叫作静定(安静而不为外物所动)。

静定的时间久了,疾病就会消失,生命就能恢复生机,生命恢复生机以后再继续静定修心,自然就能懂得大道。懂得大道以后就能明白所有事理,掌握了大道以后就能永生不死,脱离生死轮回,这些神奇效果确实都是得道的缘故。

因此修习大道安定心绪,最重要的是心中不放一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坐忘论》收心第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