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不瘦】钟爱的好联赏析(之二百六十二)(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车辋湖边梅溅泪;壶公祠畔月销魂)

诗词名联,即上下联出自同一诗词作品,两句正好对偶,自然成联。

上联:千点湘妃枝上泪
下联:一声杜宇水边魂
上联:车辋湖边梅溅泪
下联:壶公祠畔月销魂

上下联都是出自宋代词人的《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

【创作背景】

  这组诗是宋哲宗元祐二年(1087年)秦观任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教授时之作。文中所作介绍,对了解此诗写作背景,很有帮助。诗人在郡守登城眺望时,由郡城地理形势、眼前景物生发出有关历史与现实的感叹。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原文】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
【宋】秦观

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烧痕。
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
遥怜鸿隙陂穿路,尚想元和贼负恩。
粉堞女墙都已尽,恍如陶侃梦天门。
庖烟起处认孤村,天色清寒不见痕。
车辋湖边梅溅泪,壶公祠畔月销魂。
封疆尽是春秋国,庙食多怀将相恩。
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

【译文】

茫茫的汝水绕蔡州城北流过,曲如弧形,田野发青,淹没了荒草被烧后留下的痕迹。

一千点舜帝的妃子洒在竹枝上的眼泪,一声死后化为杜鹃的杜宇的哀鸣。

对鸿隙陂的涨溢为害而感到怜惜,还在想唐宪宗时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据蔡州而反叛的事情。

城墙都已经化为灰烬,仿佛东晋大臣陶侃,后来成为了八州都督。

炊烟升起的地方是一个孤立的村庄,天色寒冷,不留一点云的痕迹。

车辋湖边的梅花,如溅起的泪水,壶公观畔的月亮也更加销魂。

蔡州疆域内多是春秋时的古国之地,蔡州有大量将相的公庙,供人缅怀。

想问李斯临刑时发出长叹以后,是谁牵着黄狗出东城门。


【注释】

太守向公:指向宗回,字子发,时任蔡州太守,有治绩。向有“登楼眺望”诗,此为次其韵而作。一说,向宗回为“郡将”“团练”。

汝(rǔ)水抱城根:汝水绕蔡州城北流过,曲如弧形,故蔡州亦称悬瓠城。

野色:田野之色。

偷春:谓偷春色而先发青。

烧痕:指荒草被烧后留下的痕迹。

湘妃枝上泪:指传说中舜帝的妃子洒在竹枝上的眼泪。据张华《博物志》载,舜南巡,驾崩于苍梧,二妃奔葬,哭帝极哀,泪染湘竹,竹为之斑。妃死后为湘水神,染泪的斑竹亦名湘妃竹。

杜宇:相传为古蜀帝名,死后其魂魄化为杜鹃,呜声悲苦,啼血乃止。

鸿隙陂:一作鸿池陂、鸿却陂,故址在河南汝南县治东南,跨汝河,容纳淮北诸水,滋润州郡沃土,然亦涨溢为害。

穿路:这里指陂水溃溢为害。

元和贼:指唐宪宗元和年间淮西节度使吴元济据蔡州而反叛,曾擅改汝水故道,为害百姓,后为李想所讨灭。事见《新唐书·李想传》。

女墙:城墙上呈凹凸形的短墙,也称女儿墙。

陶侃(kǎn):东晋大臣。《晋书·陶侃传》有陶侃“少时梦生八翼而上天门”,后来“位至八州都督”的传说。

庖(páo)烟:指炊烟。

车辋(wǎng)湖:湖名,因形如车辋而得名。

壶公祠(cí):即壶公观。壶公,传说中的仙人。

封疆尽是春秋国:意谓蔡州疆域内多是春秋时的古国之地。秦观《汝水涨溢说》云:“诸邑皆春秋时沈江道柏之国。

庙食:蔡州有狄梁公庙,祀狄仁杰;有李太尉庙,祀李想。秦观于蔡州教授任上,曾代州守为文以祭告以上先贤。

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李斯为上蔡人,官至秦朝宰相,后遭赵高诬陷,被腰斩于咸阳市中。临刑时,李斯顾谓其中子日:“吾欲与若复牵黄犬,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赏析一】

  第一首诗开头两句是汝南人民水灾后重建家园的生活写实。汝水“抱城”奔流的势头和火种田中的“烧痕”换新绿的场景,告诉人们:春色被“偷”到人间,人们正在为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而努力。三四句把眼前景物与灾情回忆结合起来。“湘妃泪”、“杜宇魂”,借用虞舜二妃泪染斑竹和蜀王杜宇魂化子规的典故,喻指灾区人民家散人亡,拭泪招魂的凄惨情状。诗人眼中见到的修竹影,耳边听到的子规声,唤起他对灾民的深切同情。千万点血泪,一声声杜宇,汝南人民遭受洪灾,无家可归,惨不忍睹的镜头,如同就在诗人眼前。五六句回顾了造成水灾的历史根源:汉代、唐代留下的隐患和祸根。前句指西汉末年翟方进为相,奏废汝南水利工程之一的鸿隙陂,从此“水无归宿”,经常为害。下句指唐宪宗元和年间,吴元济割据蔡州等地,对抗李唐王朝,擅改汝水故道,虽为李愬讨平,却贻祸无穷。这些往事,追想起来,都是令诗人哀伤愤慨的。七八句说城堞倾圮已尽,希望太守重加治理。诗人以陶侃来拟向宗回,祝愿他像陶侃那样,为巩固赵宋王朝而效力。


  第二首诗开头两句展开了一幅郊野萧条景象的素描:炊烟袅袅,郊野的孤村,依稀可辨;天色清寒,村舍的痕影,一点也看不见。洪水给汝南人民带来的后果,还未消除。三四句写汝南两个名胜车网湖和壶公祠的傍晚景色。湖边梅花盛开,祠畔明月初上,风景原本很迷人,但前一年的灾情,诗人记忆犹新,前村的景象,宛然在目,他触景伤情,泪溅魂销。这景况和诗人同时之作“风将沉燎萦歌扇,雪带梅香上舞衣”(《次韵裴秀才上太守向公》),风格迥然不同。五六句说汝南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古城。早在春秋时代,它就是蔡、沈等国的封地,颇多“先贤”,人们立庙祭祀以示追怀“恩”泽。七八句则从另一角度指出:历史上蔡州也有秦代李斯(上蔡人,上蔡宋属蔡州)这样的人物,他官至丞相,却终遭杀戮之祸。诗人以提问的口气,把李斯临刑时“牵黄犬出上蔡东门”的“长叹”反说出来(《史记·李斯列传》),意在从他身上引出经验教训。

  这组诗表现了汝南的地理历史概况,却各有特点。第一首诗,上半部分写人民重建家园的辛勤劳动和水患带来的严重后果,下半部分指斥汉、唐两朝当国宰相和乱臣贼子的所作所为,对太守向宗回寄予了希望。诗人从国家利益着眼,向地方长官提出建议,对人民生活表示关切,是应该受到肯定的。“茫茫”二句写汝水抱城奔流,春色中带有烧痕,诗人主要借助“烧痕”于无人处写出人来。而“偷”字从诗人眼中来发现、辨认,尤为传神。“千点”二句假物寓人,借景抒情,也于无人处写出人来。它既有烘托前两句的作用,也能增强对读者的感染力。“遥怜”二句由汉代的昏庸宰相说到唐代的乱臣贼子,也是句句有人。回顾汝南历史,一正一反,给人不少启示。末句“陶侃梦天门”的祝愿指名道姓,对照明显。而第二首诗,上半部分写水灾之后的情景,下半由蔡州在春秋时代已是封疆之国和恩泽民众的将相祠庙依然受人供奉,表现出这里民风淳朴,并引李斯之事为戒。这对太守向宗回也有讽劝作用。诗人从国家利益着眼,向地方长官提出建议,对人民生活表示关切,是应该受到肯定的。“庖烟”二句写诗人通过炊烟遥认孤村,主要借“庖烟”于无人处写出人来。而“认”字从诗人眼中来发现、辨认,尤为传神。“车网”二句假物寓人,“封疆”二句由春秋的封国说到庙食的将相,也是句句有人。回顾汝南历史,一正一反,给人不少启示。末句写李斯“牵黄犬”的“长叹”,指名道姓,对照明显。诗中说,古代的将相之所以到后来仍然受到祭祀,是因为恩及于民,作者劝勉太守之意自在言外。

  秦观是小小的教官,向宗回曾多次请他代撰境内受祭祀之神的文章,可见对他是尊重的。在郡守登楼眺望时,他的次韵之作,咏史悯时,发了很多感慨。这首诗能摆脱一般“次韵”诗的窠臼,所以能成为名作。

【赏析二】

秦观是北宋著名文学家,秦少游的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他的词作咀嚼无滓,久而知味,比如“落红万点愁如海”,竟让苏轼也刮目相看。不过他的诗也写得很妙,闲雅有情思,比如“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读来味道十足。下面介绍秦观的两首七律,读完令人感慨万千。

这组诗是宋哲宗元祐二年,秦观任蔡州教授时所作。诗人在郡守登城眺望时,由郡城地理形势、眼前景物,生发出有关历史与现实的感叹。诗开头两句描写汝南水灾后重建家园的生活写实,“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烧痕。”汝水奔流、烧痕新绿,春色来到人间,人们正努力地重新安排生活。接下来诗人回忆灾情,“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这里借用典故,喻指灾区家散人亡、拭泪招魂的凄惨状况。修竹影、子规声,唤起诗人的深切同情,灾区惨不忍睹的镜头如在眼前。

秦观又回顾水灾的根源,“遥怜鸿隙陂穿路,尚想元和贼负恩。” 西汉末年翟方进为相,奏废汝南水利工程,从此水无归宿;唐宪宗时的吴元济割据蔡州,擅改汝水故道,贻祸无穷,诗人追忆往事,哀伤愤慨。作者看见城墙化为灰烬,希望当地太守重加治理,祝愿他像东晋的陶侃那样,为巩固赵宋王朝而效力。


这首诗开篇就描绘了一幅萧条的郊野景象,“庖烟起处认孤村,天色清寒不见痕。”炊烟袅袅,郊野孤村,依稀可辨;天色清寒,村舍痕影,无法看清。诗人认识到,洪水带来的灾难后果,短时间内无法消除。

颔联刻画汝南名胜景点,“车辋湖边梅溅泪,壶公祠畔月销魂。”车辋湖边梅花盛开,壶公祠畔明月初上,风景迷人,宛然在目,诗人却触景伤情,泪溅魂销。“溅泪、销魂”,尽情抒发了作者的切身感受,也为下文很好地渲染了悲戚气氛。

汝南历史悠久、人才辈出,人们立庙祭祀以示追怀恩泽。“封疆尽是春秋国,庙食多怀将相恩”,历史上蔡州也有秦代丞相李斯这样的名人,却不幸被害。诗人一声长叹,希望后世从他身上吸取经验教训。

纵观秦观的这两首诗,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惆怅,同时也对未来寄予了无限希望。第一首诗先写重建家园的辛勤劳动和水患带来的严重后果,再指斥汉、唐两朝宰相和乱臣贼子的所作所为,对太守寄予了希望。作者借景抒情,充满了感染力。第二首诗叙述水灾后的情景,然后表现了百姓们淳朴的风气,并希望引李斯之事为戒。作者追忆过往,立足眼前,并展望未来,表现出一位儒者崇尚忠孝仁义的思想情感。


备注:
1)图片来自网络,有异必删;
2)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和《品诗赏词》。

本文作者已设置禁止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西风不瘦】钟爱的好联赏析(之二百六十二)(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车辋湖边梅溅泪;壶公祠畔月销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