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美的勇气【3】

第三章 把弱小当作武器,无法改变人生

我十多岁时,因为口吃烦恼不已,为了尽可能地纠正口吃的问题,(妈妈)时常出入图书馆,发现有位医生对口吃颇有研究,他就是阿尔弗雷德 · 阿德勒。
……
阿德勒说:“西德尼,实际上几乎所有的人都有口吃。所以不用担心口吃的问题。口吃就口吃,也没有什么办法。但是可以确定一点,你完全可以不拿口吃作为人生的种种的借口。”

——引自《回忆阿德勒》

以弱小为借口来逃避本来应该面对的事,这是人生的谎言,表面上的因果论。

所谓自卑情结,源自强烈的自卑感,是因不愿遭受失败或受伤而去找理由,逃避本该面对的课题。
阿德勒常用“因为a,所以不能b”的理论,来说明自卑情结。举例来说,a可以是遗传、才能、过往经历、精神病等,这些都是表面上的因果论。
以父母的遗传、没有才华、过去曾经失败过、身体不适等各种各样表面上的原因作借口,来逃避人生中遇到的难题,就是表面上的因果论。阿德勒指出,人生的三大课题是工作、交往和爱。“因为曾遭遇失败,所以这次也一定会失败。”“因为父母不擅交际,所以自己也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因为父母离异,所以自己也不想结婚。”凡此种种都是典型的自卑情结的症状,也都是表面上的因果论。
自卑情结的确能让人暂时逃避眼前的任务,但是逃得了一时,逃不了一世。并且,人生总是会一再遭遇相同的课题。通往幸福的道路很简单,那就是不再逃避人生的课题,堂堂正正地面对这一切。
让我们放下自卑情结,不再找借口来逃避人生的课题。

经常使用“yes,but”的句式说话,是自卑情结的征兆。

“好的,我会尝试去做,但是因为没有经验,可能做不了。”
“好的,我知道了,但是因为时间紧张,可能没有办法做好。”
“好的,我会挑战一下,但是因为缺乏毅力,可能会坚持不下去。”
经常使用“yes,but”句型的说话方式背后也藏有阿德勒所谓的自卑情结。正如前面所说的,自卑情结就是用遗传、才能、经历、健康状况等为借口来逃避人生的挑战的倾向。最为典型的表述方式就是先满口答应说“好的”,再来个“但是”做转折。
当然,并不是“yes,but”句型的背后都是自卑情结在作祟。只有经常借此回避人生的课题,才称其为自卑情结。偶尔说“yes,but”,或者即便总是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但却不是为了逃避人生课题的挑战,便都是健康的行为方式,这样的人也会拥有幸福的人生。
“yes,but”可以说是辨别自卑情结的化学试纸。当自己嘴里说出这样的话时就要多加注意,因此这也可以作为自我检查的好方法。
读者也不妨用“yes,but”的试纸来自我检测一下。
“假如a的话,就可以b”是人生的谎言。
其实顺序恰好相反,不少人是为了逃避b失败,才找出a这个理由。
“假如没有生病(身体健康)的话,我就能努力工作了!”阿德勒指出,这不过是虚构的谎言罢了。真心话其实是这样的:我不想在工作上遭受挫败,所以才编出生病这个理由来推脱。不是“因为a,所以不能b”,而是不想在挑战b时遭受挫败,所以才找到a来编造出“表面上的因果论”。
阿德勒经常反问患者:“如果我能马上治好你的病,你想做什么呢?”患者回答:“我会想要工作。”“想要结婚。”“想要独立。”而后,阿德勒指出:“原来不想面对的是这些事情呀,这才是生病的目的吧!”你就是不愿在事业、婚姻、独立上遭受失败,所以才编出生病的理由,不过是为了逃避失败和挑战而已。
这类“表面上的因果论”和“人生的谎言”除了生病之外还有许许多多借口,比如没有钱、没有时间、没有才能、缺乏经验等。
阪急东宝集团创始人小林一三先生曾这样说过,那些说因为没有钱所以办不了事情的人,即便有钱也一事无成。
当脱口而出“因为a,所以不能b”的时候,就要引起注意了。

那些口口声声说”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的人,其实根本不想结婚。因为他们没有做好与他人共同生活的准备。

“虽然一直在找合适的结婚对象,但是一直都找不到那个合适的人。我之所以对结婚犹豫不决,是因为他原本就没有打算向前一步。”阿德勒说,这类人并不是找不到合适的结婚对象,而是害怕婚姻失败。
如今,随着日本晚婚趋势的不断加剧,终身不婚的人数也呈现出上升态势。此外,没有恋人的单身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换言之,越来越多的人在回避阿德勒心理学中所说的“爱的课题”。
大部分感叹“自己想结婚,却没有结成婚”的人,只想品尝婚姻的甜蜜,却不愿意承担随之而来的义务。所谓结婚,就是要与他人共同生活,那么必然需要相互忍让、彼此牺牲、做出让步。倘若不然,又怎么能体会到婚姻的甜蜜呢?
阿德勒说过:“人生的课题全都是人际关系的课题。”而结婚原本就是最亲密的人际关系。也就是说,爱和婚姻是人生最难处理的人际关系。也就是说,爱和婚姻是人生最难处理的人际关系。阿德勒指出,正因如此,我们才会逃避结婚,或至少慎重对待,唯恐失败。
“我想结婚,却找不到合适的人结婚”或许是个谎言。

工作狂一天到晚忙工作,只是为了逃避烦心的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和朋友关系。

在公司加班到深夜,双休日还要上班,这类工作狂时常找借口说:“没办法,公事嘛。”“太忙了!”等等。但是,阿德勒指出,这是为了逃避爱和交友的课题。阿德勒心理学认为人生有三大课题,那就是工作、交友和爱。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际关系越发紧密,也就越来越难以处理。
那些一年忙到头的工作狂,一头扎进最容易轻松处理的工作中,就能逃避交友和爱的课题。在工作上,就算人际关系不甚融洽也没多大关系,但是,交友和爱的课题就没法装装样子、敷衍了事了。所以他们才会选择用工作来逃避这一切。
这类工作狂时常伴有这样的特质——“交流工作时相当放松,闲聊时倍感紧张”“只要和异性说话就紧张”。前者是因为交友课题而紧张,后者是因为爱的课题而紧张。对于工作狂来说,工作是最简单轻松的事情,交友和爱的课题反倒是最难处理的事情。所以,他们在交谈时才会表现得紧张。
做个工作狂是一种逃避面对朋友和异性的生活方式,但是不经历失败,自然也体会不到其中的乐趣。

搞婚外情是因为害怕结婚。

与已婚者恋爱,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不结婚。
并不是因为对方已婚,所以才没办法结婚,而是因为不想结婚,所以才会选择和已婚者谈恋爱。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中所讲的目的论。
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些人不想结婚的理由不外乎是:不愿遭遇婚姻失败、害怕婚后生活不幸、不想失去独身生活的自由自在和轻松快活、不愿放弃被全家人宠爱的生活。这些都是逃避婚姻的理由。
于是他们琢磨着要怎么做才能逃避婚姻。对了,和已婚者谈恋爱不就好了!同样,如果对方遭到周围人的一致反对,也就结不成婚了。比方说,年纪相差悬殊的对象,社会上的流氓混混,蹲过大牢的罪犯等。阿德勒心理学认为,正是因为不想结婚,不想遭遇婚姻失败,人才会有意选择不可能结婚的对象去恋爱。
这也是自卑情结的一种。按照“因为a,所以不能b”的因果论,自己创造出理由a,从而避免在b上遭遇失败。就这样自导自演,甚至连自己都没有察觉,最终自欺欺人。
如果真的想结婚,就去找适婚的对象约会交往吧。

失眠的人说:“要是晚上能睡着的话,做什么事情都不在话下。”
这就是拿失眠症当作挡箭牌来逃避挑战。

“因为a,所以不能b。”对于有自卑情结的人来说,这种a和b就会产生无数种组合形式,失眠症就是其中之一。这就能看出人多有创造力。然而,将创造性发挥在这种非建设方面,对人生实在是毫无益处。
正如阿德勒所说,引发失眠症的除了心因性因素之外,还有大脑功能障碍或药物副作用。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原因不明的失眠症都是心因性的。饱受失眠之苦的患者可能在无意识中早已做出判断,认为“与其尝到失败的痛苦滋味,倒不如承受失眠的折磨”。
阿德勒指出,这不仅限于失眠这一种症状,还有原因不明的偏头疼、抑郁症、广场恐惧症、强迫症、焦虑障碍等,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其产生机制,继续承受痛苦。
这种心因性疾病可能都是自卑情结引起的,它们的背后是“表面上的因果论”。
如果在无意识中为自己制造失眠的痛苦,就要引起注意了。
那些父母社会地位较高的孩子,比如公司总裁或者校长的孩子,遭遇失败的案例非常之多。这是因为他们认定自己没法超越父母,所以从一开始就放弃了努力。
孩子也会从否定的方面收到父母的影响。虽说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因果论,主张目的论,但并没有完全否定遗传及成长环境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这些就是影响因(造成影响的原因)。然而,面对这些影响因,选择何种生活方式和思考方式,全由个人自行决定。也就是说,决定因(决定的要因)完全是由自己决定的。
众所周知,伟人的孩子一事无成的案例非常之多,那是因为他们被父母的成就压倒,将自己与父母对比,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周围人的言行会加深这种自卑感:“都说虎父无犬子,你怎么这么普通?”
他人的窃窃私语和自己心里的嘀咕,会让自卑感越来越强烈,最终陷入情结。或是表现为优越情结,用高傲自大来逃避人生的课题;或是表现为自卑情结,一味拿自卑感当借口止步不前。可见做成功人士的孩子也不尽然是幸福。

伟人、名人、成功人士的孩子往往容易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悲观主要者对危险的敏感度相当高,就算遇上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大呼小叫,支配他人。
悲观的人
并没有比普通人遭遇更多的危险和不幸,不过是与普通人相比,他们对危险的敏感度更多而已。
就算事态到了可以完全放心的程度,他们还依旧保持敏锐的嗅觉,警惕危险的发生。对此,阿德勒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
“他(她)无论遭遇怎样的不幸,或是有事不大顺利,都会认定自己这辈子做什么都会以失败告终。”
他们不是发现危险就作罢,在多数情况下,还会对周围人诉说自己的焦虑不安。一旦遇到危险,就会大呼小叫。
于是,周围的人就会经常会为他担心,对他温柔体贴、小心照顾,尽可能地满足他的要求。这一点其实他心知肚明。阿德勒如是说。
“之所以表现出焦虑不安,是因为知道焦虑不安可以称为支配他人的武器。”由于年幼时体会到生病可以作为一种武器,有些人尝到甜头后就会在无意中故技重施。阿德勒指出,这种情况会引发最难解决的教育问题。
注意,悲观主义或者爱操心是容易引发问题的。

一旦生病就能逃避任务,支配家人,病人不会放弃利用这个手段。
所谓的“疾病利益”,也就是指生病时能得到的利益。

想必每个人都有过几次假装生病,向学校或者单位请假的经历。因为生病就会得到父母的关心,吃上美味的水果,得到他人的关心、同情以及温柔的对待,不少人对此都深有体会。从中,他们发现“一旦生病就会有好事发生”。于是,即便长大成人,不少人依旧会无意识地利用生病获利。
阿德勒还指出,这类疾病除了感冒之外,还有抑郁症、强迫症、广场恐惧症、偏头痛等。但是,“生病者”本人却往往没有注意到这一点。我们不妨认真想想引发症状的与原因究竟为何,该如何治疗。
按照阿德勒的说法:“生病当然是件痛苦的事。然而,面对课题(无法解决)的时候,有些人不愿意让人看到自己一无是处的样子,于是宁可选择生病遭罪。”
想要放弃借助疾病获益并不容易。
之所以得病,说不定就是因为疾病利益。

弱小即强大,没有父母会违背啼哭的婴儿的意愿。

在人类文化中,弱小具有一种非常强大的权力。事实上,如果要问在我们的文化中什么东西最强的话,理论上讲,这个答案就是婴儿。婴儿之所以能够支配他人,恰恰是因为婴儿太过弱小,无法支配任何事物。
前面提到的“疾病利益”也是“弱小即强大”的一种体现,生病时的弱小成了支配家人的强大力量。在现代社会中,弱小也是强大。
这一悖论同样存在于佯装强大的优越情结和炫耀弱小的自卑情结的关系中。
阿德勒这样说道:“优越情结中隐藏着自卑情结,自卑情结中暗含着优越情结。”乍看之下,两者完全相反。但事实上,弱小就是强大,强大就是弱小。
阿德勒把眼泪称作“水性的力量”,眼泪有时就是弱小的控诉。阿德勒说:“一看到眼泪汪汪的人,就知道他有自卑情结。”孩子一旦学会用眼泪来支配大人,就会变成爱哭鼻子的可怜虫、说病就病的病秧子。这就是弱小即强大的另一表现。
不要利用弱小来胁迫他人,应当学会与他人平等地对话。

在人际关系中半途而废,反复换工作、换朋友、换伴侣。
这是自卑情结的表现。

有的人经常跳槽换工作,有的人不断离婚又结婚,有的人与朋友的交情总是长不了。他们不断在理想结果出现的那一刻前,就换掉工作、爱人和朋友。
为什么临近重点却总要半途而废呢?这是因为他们具有自卑情结。换言之,这类人被强烈的自卑感所左右,害怕面对失败,于是在最后关头选择半途而废。
一旦中途退出,成败就不会有定论。也就是说,无法确定是否会失败。对于那些怀有自卑情结。害怕遭遇失败的人来说,这种方法颇有吸引力。
这样他们就可以推说,自己是在最后关头退出的,这件事情原本可能会成功。他们借助这种可能性来逃避挫败感。
常言道,坚持就是力量。反过来也可以这样说:没有力量就无法坚持。这里讲的“力量”,在阿德勒心理学中被称为“勇气”。“没有勇气就无法坚持”,这正是自卑情结的典型症状。
如果做事总是半途而废,就要问问自己是否有自卑情结。

做事认真的人就算成功,也成不了英雄。而懒汉一旦成功,就会变成英雄。
懒汉就算失败也可以推说,如果认真做是能成功的。
所以,人人都会装作懒汉。

在学生时代,你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考试当天,同学们间相互打听。“复习了吗?”“完全没有复习!”或者有的同学发牢骚说:“考试没有复习可怎么办呀!”为什么大家全都说自己没有复习呢?
这是因为假如在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没有复习却依旧获得了不错的成绩,他(她)就会被当作天才来表扬。而假如在考试中成绩不好,就会被认为是没有复习的缘故,也就没什么好说的。这样就不会暴露自己的无能,反而会得到他人的鼓励:“如果好好复习,就一定能获得更好的成绩。”
相反,如果告诉大家自己用功复习到深夜,别人就会认为自己取得好成绩是理所应当的。而假如没有获得好成绩,就会被人看不起。所以,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假装偷懒,假装没有用功学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习惯成自然,就会陷入自卑情结,为了避免失败而营造借口,反复做无用功。
应当认识到,假装偷懒而不去好好学习的做法是在耍滑头。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完美的勇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