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13读书笔记《李济学术随笔》Day1

今天开始读《李济学术随笔》。

李济是中国考古学之父,喜欢考古的人一定听说过这个名字,也绕不过这个名字。他主持的安阳殷墟发掘,确立了商文明在中国古代史的为首的地位,这在中国考古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李济还从事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活动,写了多部著作。一直都想认真读一读他的专著,今天开始,准备花12天把这本近400页的书读完。

第一编治学自谈

记录李济先生的学习生涯。从小学开始直到美国留学的经历。有在清华一年级时的史学作业,还有一篇写与中国考古工作。

第一篇,《自撰简历》,李济,湖北钟祥人,生于西历一千八百九十六年。四岁入书房,十岁的时候,他进了县立的高等小学堂,十一岁同他父亲到北京,在一个湖北省立的江汉学堂念了半年书,然后考进了琉璃厂厂甸的五城中学。清华学堂初设时,前往应考,被录取,读书七年。一九一八前到美国,先学心理学,后学社会学,再者又学人种学,志向是想把中国人的脑袋量清楚,来与世界人类的脑袋比较一下,寻出他所属的人种在天演路上的阶级出来。

第二篇,《我的初学时代》,是写于1967年的回忆文学。记录在留学前所受的教育。据李济先生回忆,他的童年教育,完全是按照父亲的一种构思进行的。读完《四书》以后,不象以往科举下的文人一样读《诗经》,而是直接读《周礼》,那是父亲的学制改革。父亲终身最感兴趣的是教育子弟。他在教育上的进步,直接影响到了李济,为他不断地开辟了新境界。具体详述为三点:1、远在科举时代他就教李济朗诵诗歌,教他听高尚的七弦琴音乐。2、县立小学成立的初期,即将李济送入,学习“格致”、“体操”、“东文”这些新玩意儿。3、在宣统末年即毅然让李济考清华。

在清华的学习中,清华有清洁运动以及守时刻和讲效率的习惯,这些习惯无疑让学生和学校都获得了效果。课程中以英文为重,李济先生记录虽然国文在清华的课程中占极不重要的地位,但他仍然遇到了很多饱学之士,比如湖南籍的饶先生即是一位不求闻达的博学多能的老师。

第三篇,《仁友会史略》,本文于1920年写于美国。记录了仁友会如何发起,如何扩大的经过,从最初的五个人,到发文时的四十三位。据《清华周报》1925年期,仁友会直至该年度还存在。《周报》称该会“为清华最久之会”。李济先生在文中写仁友会的失败之事,蛮有意思,摘录如下:第一,会章中“七禁”的里边第一条就是早婚(以二十五岁为限),然而就会员的经验体察出来,有时候这种新理想的战斗力竟敌不过旧社会习惯的压力。所以好几个会员力不从心,无可奈何,不能履行这一个条件。第二,仁友会对外的态度是不守秘密的,然而会员却极力反对那和种“号召的习气”。所以介绍那新会员的手续,总是先得他真心的同意,然后才请他入会。开会的时候也不张榜,不过是期以信义相守、不必惊动他人的意思。然而因此不免就惹起外界种种的狐疑,以为我们是一种结党私营的团体,生发出无数的谣言,污及这会的名誉——说起来总算是一种极不幸的事体。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12-13读书笔记《李济学术随笔》Day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