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艺术镜头汇总

前几天读完了《散文教学教什么》,今天开始读《语文教学艺术镜头》初中卷。这本书我并没有从第一眼开始读,因为刚刚读过《散文教学教什么》,所以我就先找了里边的散文篇章开始读。首先我读的是《老王》教学艺术镜头。

第一个艺术镜头聚焦在课本中的插图部分。

课本中的插图部分其实是一项重要的助读内容。蔡老师的教学艺术镜头就是从这儿开始的。他问学生从《老王》的插图中,你能读出什么?它能帮助你理解文本的哪些内容?学生七嘴八舌,有从这幅图中体会到人物的善良的,有看出了老王病得很重,很痛苦的,也有看出了老王对作者杨绛的惦记的,更有看出老王的不幸,可怜和淳朴的。

接着蔡老师又引导学生,如果让你来描绘一幅图像,作为课文的插图,你觉得哪一个词或者哪几个词可以让你想象出一幅图像?这幅图像又是最符合作者情感与文本的呢?学生选的词语有亲人,有愧作,有闲话,有同情……并用语言描绘了很多图像……

第二个艺术镜头聚焦的是一个标点符号——逗号。

文中有句话这样写,“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陈老师做,让学生来读这个句子,读完之后,并让学生来评价他的朗读。然后老师和学生分角色来朗读,老师读杨绛的语言,学生读老王的语言。“老王,你有兄弟吗?” “有个哥哥。” “不错,有兄弟彼此有个照应。” “死了——” “啊——对不起,那还有其他亲人吗?” “有两个侄儿。” “还好,不然就太孤苦无依了。” “没出息。” “哦,那还有其他亲人吗?” “此外,就再也没有其他亲人。”  “唉——”  师生分角色读完之后,一个学生说觉得老王太孤苦无依,太凄凉了。那开始为什么没有这种真切的体会呢?学生明白了开始是没有逗号的缘故。一个小小的逗号,却有四两拨千斤的力量!

第三个艺术镜头聚焦在老王的名字。

文中为什么不出现老王的名字,是杨绛先生不知道呢,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呢?让学生一起讨论。杨绛先生和老王不仅交往多年,而且互相关心,他竟不知道对方的名字,这是不是有点儿不可思议?学生又梳理了老王和阳阳之间的事情,从三送中。看出来老王把杨绛视为亲人,对未把自己当亲人的人,我们是不是应该知道他的名字呢?杨建怎么会想到老王把自己当做亲人了呢?最终水到渠成,学生认识到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

第四个艺术镜头聚焦在比真情。

钱在这篇文章中是串联文本,刻画人物的重要道具。老王和杨绛的三次交往中,从减半到不要钱,老王似乎越来越“慷慨”。老王由最初的知恩图报,到将心比心的理解扶持。杨绛是怎么回应的呢?杨绛执意不肯接受,老王“减半”或“不要钱”。事后,她为什么一再追忆,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最终明白了,那是幸运的人对不幸的人的愧作。

第五个艺术镜头聚焦在老李身上。

老李在这篇文章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老李的出现一共有两处,一处是老王病好几个月之后托他老李来代他传话,一处是老王死后十多,杨绛碰见老李,询问老王的情况。老李是个什么人呢?是不是可有可无?同学们经过思考明白了,老李是老王生活的见证人,也是临死时的托扶者。老李对杨绛说老王早没了,仅仅是告诉杨绛这个事实吗?杨绛先生从中听出了什么呢?杨绛给老王的都是物质和金钱嗯,老王渴望的是理解,是精神上的安慰和关怀,所以她反思之后,才感到愧作。

你可能感兴趣的:(《老王》艺术镜头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