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Unit2 Working the land:A Pioneer For All People》Reading and Expressing有感

                                                                                      福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陈静晶

       本课讲的是水稻之父人类先锋袁隆平先生的生平。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线清晰,先从整体把握课本的体裁、内容,再到细节把握课本,接着研讨袁隆平更多的是科学家还是农民,然后通过六人小组对话的方式归纳袁隆平的品质,最后通过采访视频引发学生思考袁隆平被称为人类先锋的原因。并联系自己,思考我的梦想是什么,该怎么实现它。注重育人。

      本节课的亮点还有:

      1.培养学生言之有理的品质,并进行示范落实到位。老师不仅在学生口头回答时予以指导,要求学生回答出在书本第几页第几行,而且在归纳袁隆平品质时给出书写示范:品质写在首,第二行写第几页第几行,第三行开始写具体理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规范。

      2.课前准备学习任务单,将学生能自行解决的浅层知识留给学生,既帮助学生预习课文,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任务单的核对放在课后进行,不占用课堂时间,安排合理。   

       3.教学资源丰富。图片导入,视频访谈,都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课堂的发言内容作为寻读判断其存不存在的选项,实现了课堂的生成性,学习任务单作为讨论归纳袁隆平品质的准备,使得在课堂上更能关注到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

      4.信息技术融合于课堂教学。使用到的信息技术有希沃内嵌音频,希沃计时器,麻吉星柱内挑人,投票,拍照展示。老师熟练使用并使用的合适。在评课环节能感受到海珍老师对数据的处理是有研究的,她的方案脱口而出:如果正确率在90%,则直接讲答案就过了;如果正确率在70%,则挑对的说一说,那30%就会了;若正确率25%,则考虑到文本没看清楚,再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讨论,选两位回答,再二次作答;若正确率在50%,则各挑一个学生进行作答。像本节课就是如此:出现的数据一次是41%与35%,还有一次是54%与46%,老师都是从两个柱里分别挑人,让生说原因。

我的思考:

      1.在正确率25%的情况下于数学学科就没有再给时间讨论的必要了,就是大家都不会,那么老师必须直接介入,从分析题意入手,用师生对话的方式,共研问题,题目分析到位,能引出的思考方向一一罗列后,再次完成后,让学生二次作答。对自己的训练是:我必须得给够时间在学生的再次书写上。不要急!不要赶!研究透一个问题,从这个问题中暴露出学生各种基础知识的问题,缝补上,是值得的。

       2.在第二次投票(54%与46%)问题上,老师的处理是从A中随机挑人,当时挑到的学生说原因,生不会说,师代替说了。从B中随机选生,生说原因,生在书中找了一句,应该是回答不到位,师针对性挑了人。挑了人后生与群生观点交锋,师发表观点。对自己的训练是:向海珍老师学习节奏!但也有一个小建议:挑到的高一高二生不会说原因,应该要花时间指导她寻理的方法或落实这个问题涉及到的浅层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否则在上课经常使用投票时,学生会认为我说不会说就能过关没有关系。另外还可以花时间营造归属感,能让待进生投入到学习中去。

       3.课后共研时,王博士指出小组活动规则制定非常到位,确保方面还不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上18人共三组没有进行小组活动。二是小组呈现的结果要确保是小组活动后的结果,通过每人书写、讨论后改写或重新誊写的方式进行,老师在小组活动结束后准备收集材料反馈时,要能看到每个人的成果和小组成果都在桌面上。落实小组活动要靠每天的培养,重点关注需要关注的人群,持之以恒,在活动成果上要落实王博士的指导,共勉。

                                                                                 大家是彼此温暖的一起在路上~                                                                                      (这句话就说明是温暖系列了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Unit2 Working the land:A Pioneer For All People》Reading and Expressing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