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启了一拖三全职带娃模式。一人带仨孩子,感觉异常轻松,幸福感爆棚。
早上妹妹先起来,叫醒了二哥和大哥。
大哥带二弟和小妹洗脸刷牙,我去准备早餐。
吃完早餐仨人开始学习,我洗衣服收整家里。
约定完成自己预订的学习任务可以自由玩耍。
仨人玩乐高橡皮泥很专注。期间二哥因妹妹把橡皮泥乱放,给妹妹生气并提了要求。妹妹平静地答应了。
大哥想要午饭前吃零食被我拒绝,约定3:30pm加餐可以吃。
他们提出想看电视,我让他们作主。妹妹想看其他的片子也会找哥哥协调。
二哥因为想破坏约定提前看电脑而生气。不小心把柜子的袋子踢破了,自己找胶带黏上。
午饭关了电视,仨人吃的很舒服。饭后还愉快地聊了几毛钱的天。
按照约定仨人开始玩电脑,并遵守约定时间关了电脑,说没意思。
下午有暴雨预警没出门,孩子们自由支配时间。
妹妹因为学电视里的粗话骂大哥,大哥也要求妹妹道歉了。
晚上,二哥想起来用针线把布袋补一下,大哥帮忙一起补完。
大哥给仨人冲了睡前奶,喝完各自准备入睡。
临睡前二哥把腿翘大哥身上玩得很兴奋,让二哥把《弟子规~兄道友》复习了一遍。
一整天挺顺利的。
想起前几天四个妈一起带孩子的情景~
大哥无休止地玩手机和电脑,并不断吃零食。二哥小妹跟着大哥一起,每次受批评的就是大哥。不好好吃饭,抢玩具,最小的孩子被孤立,乱扔玩具,最小的孩子翻腾柜子等,一整天屋子里都充满着吵吵声。不是大人在吼,就是孩子在大声说话。
于孩子来说,太久不见的兴奋,多人管理的宽泛,在吃喝拉撒睡方面都是随意而任性的。
于大人来讲,太久不见对孩子的补偿与迁就,想着放假了好不容易放松一下。
一时之间出现了几种教育观念的不同,切磋也冲突。好在都是自家事儿。
那一幕记忆犹新~最小的孩子(2岁多)翻出了舅舅非常重要的东西,撕掉了照片。我握住她的手,告诉她不可以。她哭着求助于她妈妈,哭出了一身汗。她妈妈过来想带走她,说她太小什么也不懂。
我告诉孩子可以哭,坚持了一会儿,孩子说想要妈妈,看她哭的清醒了便告诉她不可以随意翻舅舅柜子,重要的东西不可以撕。便让她去找妈妈。她妈妈心疼的都快生气了。有另一位妈妈也是幼儿教育资深的老师,她说看到这位妈妈的举动,就想起了自己家孩子的奶奶,自己在教育孩子时,奶奶便过来拉走了孩子。
举这个家里人的例子,也是为了说明多人带孩子,难免有教育理念的冲突。不如一人带孩子容易。
其实,每家都有教育观念的冲突。爸爸和妈妈教育观念都不同,更何况隔代祖辈呢
这就是现实存在的教育观念多元化。以前做家长讲座时,跟家长说:教育观念的一致性,就是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人不说。通过反馈得知~家长是“臣妾做不到啊”。
都想在孩子教育这件事情上,说了算。父母都难以统一,都觉得自己是对的。谁也不听谁的。老人更是没法说,说了也不听。
谁也无法改变别人。在教育这件事情上,想要别人也按照自己的标杆做,那简直就是自己气自己。
就像《孩子:挑战》这本书第二十六章中所讲的:“孩子会观察和感受自己周围的人,他能够自行决定接受什么、拒绝什么。就算父母意见一致,他们和孩子的关系还是会不同。他们心里非常清楚,而且知道怎么从不同的关系中给自己争取最大的好处。如果妈妈能够激发孩子的行为越来越好,妈妈就不会在乎其他人的方式。其他人只不过是孩子环境中的事实情况而已。”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父母要对自己教养自己的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同时言传不如身教,尽管按照自己对的方式做!
暑假孩子们一起玩,是一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交流,体验和收获都是他们自己的。建议家长不必过多干涉孩子,也不必纠结孩子学到了“不好的习惯”,相信他的大脑也在疯狂地做着选择。
你对自己的育儿自信了,孩子也会自信哒!如果你有不自信的地方,随时学、逐渐改就是成长。
我们和孩子都将成长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