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读西游

今日读《西游记》。神佛们每次到世间,总是要变化一番才肯露面。到“鹰愁涧意马收缰”这一回,已有五次之多:观音菩萨与惠岸化作癞和尚卖袈裟、锡杖,太白金星化作老叟去搭救唐僧,观音菩萨化做老母去送紧箍儿,水神化做渔翁送唐僧渡涧,山神土地化作庙祝送鞍辔藏头露尾。这五次除第一次有必要之外,其余几次都略显多余。

观音菩萨卖东西,这个必须伪装,否则靠菩萨的身份、名头,“带货”何其易!如果不伪装,那袈裟、锡杖哪怕是纸糊的,全无法力,人们也会趋之若鹜,将其供若神物,何止价值七千两银子,只怕倾家倾城都毫不吝惜,那菩萨哪里还找得到真正有善缘的人。

其余几次,要说变化还有一点的理由的话,那还是观音菩萨送紧箍儿那次,变化的目的在于示范给唐僧看,如何利用亲情诱骗悟空戴上帽子,如果不是自己亲近的人穿戴过的东西,只怕猴子还不一定就即刻换上呢。

剩下的,看不出没有什么必定的理由要变化了来。尤其那个土地山神,还要编一大篇关于身世的故事,搞得人以为这是个有故事的庙祝,瞧瞧他编的内容,什么“小时有钱,好骑骏马,后遭丧失火,做了庙祝”,都可以写一本大部头小说了。

每个神仙出场都变化了来,这大约是菩萨带了头,大家就都跟着学,学个形式,管它有没有必要呢。

所以,当悟空说“象他这个藏头露尾的,本该打他一顿”这样的话,听着还有点爽。

你可能感兴趣的:(荒唐读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