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加速》目标感加自律,过三倍速人生

你好,我是大玉米。一名终身成长者。

现在的我已经度过了知识剁手的狂躁时期,但遇到了间歇性动力不足的难关。

很高兴在秋叶大叔的书友会写作群,第一周遇到了同桌推荐的《加速》这本书,书中的些许观点对我的现在的间歇性动力不足很有启发。


《加速》这本书的作者张萌,有着很多titile的光环。

2017年,在年仅30岁的时候,张萌就在美国纽约还带广场的大屏幕上出现。30岁,这是一个别人还在职场焦虑的年龄,她却已经加速达成了阶段性的人生目标

北师大英国语言文学与经济学双学位,
保送直博功能语言学与脑认知心理学博士学位
时间效率管理专家,畅销书作家,微博大V
下班加油站创始人,帮助500万青年提升竞争力
极北咖啡创办人,立德领导力创始人
影响力作家,代表作《人生效率手册》
2017、2018登上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
多家高校创业导师。四次参加APEC CEO峰会、博鳌亚洲论坛……

她的这些成绩结果很让人羡慕,但背后都付出了我们常人难以想象的自律。有句话说的好,最怕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张萌就是这样。

image

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在过去二十多年里,张萌是怎么死磕自己的;

连续26年,坚持每三至五年训练一项“硬本领”;
连续24年,坚持记日记,每日自省;
连续18年,坚持每天早上5:00起床,开始读书学习;
连续17年,坚持每天1-2杯咖啡,保持充沛体力精力;
连续16年,坚持使用效率手册,规划自己的时间;
连续10年,坚持旅行学习思考,行走40+国家;
连续6年,坚持每年出版一本书;
连续5年,坚持创业迎难而上,从没想过退缩;
连续5年,坚持每年演讲100场以上(2017年400+场),训练自己口才与表达能力:
连续4年,坚持自主学习,构建新的知识理论体系;
连续4年,坚持与人为师计划,每年向50个人物学习; ……

从她这段死磕自己的自律经历,我们会发现她能把我们远远拉开距离,一点也不奇怪。

在《加速》这本书中,她和我们系统地分享了如何过出3倍速人生的心得。她分别从5个维度进行了分享,这5个维度分别是精力管理、认知管理、思维管理、人脉管理和健康管理。

书中提到了很多干货方法:

比如用SAMRT法则来细化我们的目标,用甘特图来进行多目标管理,用单点突破法来进行实践管理……除了方法论外,还有健康管理、社交礼仪、人脉管理、情商等面面俱到的知识分享。

如果你和我一样,也是一个在寻求瓶颈突破的成长者,甚至只在一个章节中就能收获不少启发。

因为我当下的最大痛点是间歇性动力不足,所以我会更关注如何解决我当下的这个痛点相关的启发点。

在书中,我找到了3个启发点,分别来自于

【18个周期里礼物法】、【时间预留法】和【公开承诺法】。


【18个周期里礼物法】来自“第一章精力管理3 目标实现 18个周期礼物法于权威期待”

【时间预留法】来自“第一章精力管理4 时间投资 价值时间与时间预算”

【公开承诺法】来自“第一章精力管理7 效率环境 排除一切干扰因素” 

1、关于【18个周期里礼物法】

18个周期礼物法指的是在一年中,按21天为周期,设置18个奖励自己的节点。

礼物要和目标挂钩,并逐层递进。最好50%的礼物和个人成长相关,30%和物质炫耀相关,剩下的20%随意挑选,当然这三部分可以重叠。

比如今年我想买一个杯子、一套餐具、一台苹果、一辆特斯拉……

那么我就要按照把这些礼物和目标结合,比如前21天我的目标是每天5点早起,如果这个周期里我做到了,我就奖励自己一个杯子。

在完成第一个周期后,我就要开始第二周期的礼物闯关。

假设第二周期的目标是21天连续写作输出,如果我完成了就能得到一套餐具的奖励。

通过游戏闯关似的礼物设置,并按照周期循环,我就能自发性的产生动力,当然前提是,我不能心血来潮地乱剁手。

等18个21天过去,我们不仅收到自己想要的礼物,还能“游戏着”完成目标。这样可以帮助解决间歇性动力不足的问题。

2、关于【时间预留法】

我一直觉得我还算一个有意志力的人。比如在临时接到洽谈大客户的任务后,我甚至能熬夜通宵,只睡3小时,完成项目方案。

但在长期执行上,却还是有着间歇性动力不足的困扰。

我和书中的Eisley一样,也总是把一天做上满满当当的规划,从早起的6点满满当当规划到10点。雄心壮志地想在一天内做完8件事。但结果,能做完3件事情就不错了。

时间一久,我就会出现动力不足。

书中的时间预留法点醒了我。

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我们时刻要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意外插曲。如果不给这些插曲预留时间与精力,它们甚至会成为我们的绊脚石。

比如我,就因为长期完不成自己设定的不切实际的目标而偶尔丧气。

因此,张萌在书中建议,作为精力管理的新手,对于新手来说,我们一般需要把每天的时间预留40%,也就是每天不能安排得太满,以避免意外的事情插入,导致混乱。之后再逐渐地把预留时间缩减到30%甚至20%,最终能够做到计划时间和实际执行一致。

比如我原本计划给写一篇书评的预留时间是一个小时,现在我可以用时间预留法把时间宽限到1小时40分钟,以来应对不在计划之内的插曲,比如朋友的急事咨询。

适当的放宽时间条件,我们就能看到自己执行计划的效率提升,这样也能提升我们的信心和动力。

3、关于【公开承诺法】

公开承诺法来自创建效率环境的对外视角。也就是主动告诉外界你的专注时段与目标。

张萌在书中提到了自己的例子。她会主动把自己练习泰拳的行程告诉公司同事。因此她能获得每周3-4次专注的运动时间。这也为她在2017年全年,平均每天只需睡4小时,提供了精力基础。

这点对我很有启发。在效率环境上,我在对内,也就是自己方面出发打造了不少仪式感。比如说准备好水杯、收拾好桌面再开始工作学习。但在对外方面我做的不足。

比如近期我要减肥,3个月内减去10斤,我可以把这个目标分享给身边的减肥同好,请他们来一同监督。

又或者我需要3个小时,高度专注的时间策划社群方案,我也要主动把时间段告诉同事,提前预防被打断的干扰。

以上就是我从《加速》这本书中收获的最大启发,主要应景于我现在的间歇性动力不足的痛点。我相信,当我下次遇到另一个瓶颈痛点,再来翻这本书,一定也能收获不少启发。

如果你现在遇到了拖延症、职场瓶颈等困惑,我推荐你也可以来看下这本书,张萌系统的方法论和实际案例介绍,能让我们很好地比对个人情况,并且找到可以实践应用的方法。毕竟知行合一方有用,能落地实操的方法更美妙。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周#《加速》目标感加自律,过三倍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