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冷门粤语歌吗?--关于“依然粤爱”

1.关于听歌

你喜欢听歌吗?毋庸置疑,我相信答案是肯定的。若把这问题的主体换成美剧、阅读、游戏、运动或其他等等,答案则必定因人而异。由此而见,音乐作为一门取悦听觉的艺术,能够给绝大多数人带来赏心悦目的享受,其中尤以流行音乐为甚。

那你喜欢听粤语歌吗?如果完全无感,那您现在就可以关掉这篇文章;如果你刚好喜欢粤语歌,那你可以往下看,看看我们是否有机会能够成为知音。

2.关于金曲与遗珠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粤语流行音乐经过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从茁壮成长迅猛扩张到攀上巅峰主宰华语乐坛再到日益衰落青黄不接,其间迂回曲折不免令人唏嘘感怀。在这数十年内,香港乐坛涌现了大量的优秀歌手与乐队,留下了不计其数的作品。

每一位知名歌手,必定拥有若干属于他/她的堪称“代表作”的大热金曲,能够得此殊荣的歌曲自然是少数。事实上,一首歌是否能红取决于种种不确定因素,就算是唱片公司精挑细选派台主打的单曲,也未必能够次次成功讨好主流听众。迷信地说,歌曲与歌手能否走红,似乎都有着各自的命数。那些顺利或意外大热的歌曲,随着时间推移在日后成为了歌手的Top金曲,而其余那些则兀自散落在云云的唱片里沦为沉默的大多数。

正如条件反射一般,这就导致了如下常见现象:一提起陈奕迅,就是《明年今日》《浮夸》《富士山下》;一提起Beyond,就是《海阔天空》《光辉岁月》《真的爱你》;一提起张学友,就是《遥远的她》《只想一生跟你走》《饿狼传说》;一提起李克勤,就是《月半小夜曲》《红日》《护花使者》;一提起陈慧娴,就是《千千阙歌》《傻女》《飘雪》;一提起王菲,就是《容易受伤的女人》《约定》《暧昧》;一提起杨千嬅,就是《再见二丁目》《可惜我是水瓶座》《小城大事》……还有一些香港歌手,在大陆最受欢迎的似乎一直都是那些国语歌,诸如林忆莲《至少还有你》《为你我受冷风吹》《伤痕》;莫文蔚《盛夏的果实》《忽然之间》《慢慢喜欢你》;梁咏琪《胆小鬼》《短发》《中意他》……

对此,你是否和笔者一样也感到审美疲劳呢?

笔者可以理解,对于很大一部分听众,光是听这些所谓代表作就已经足够取悦耳朵。但笔者相信,一定还有一部分听众,绝不仅仅满足于此。代表作绝对无法代表一位歌手的全部,真正热爱粤语歌的耳朵必然不愿止步于此,还想要发掘更多鲜为人知的“遗珠”。

所谓“遗珠”,可以是曾被主打却不被受落的单曲,也可以是藏在唱片里默默无闻的作品;可能是歌手本人的心水之作,也可能连歌手自身都已印象淡漠;可能是粉丝的私藏珍品,而对旁人来说却是一无所知。

3.关于这个公众号

九月,笔者终于去了一趟西藏。在拉萨的商场和街道、同行的车上甚至在纳木措度过的一晚,笔者时常都能听到粤语歌在耳畔响起。身为九零后,笔者从十年前开始广泛接触港乐,出于对粤语文化的热爱五年前来到广州,可以说粤语歌是指引笔者命途轨迹的重大线索。在西藏,欣赏美景之余,笔者更意识到,就算过往辉煌时期早已成为历史,时至今日港乐依然拥有大量乐迷,其影响力之广远超笔者想象。

作为一个曾将大量时间耗费于聆听粤语唱片并将持续这一行为的港乐迷,笔者在离开纳木措回当雄的颠簸路途上突发奇想决定弄一个公众号分享粤语歌。笔者早已厌倦了那些大热金曲,更感兴趣的是为不满足于只听金曲却又缺乏时间探索的听众,推荐那些笔者本人钟爱的冷门粤语歌。这就是“依然粤爱”的由来。

蓬勃时期的香港乐坛发行了数不胜数的唱片,若要从头开始逐一试听必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在快节奏的当代社会,时间堪比金钱,相较于咀嚼消化一张专辑,希望由笔者精心挑选推荐的单曲将会成为你最便捷的选择。听歌,固然只需要一对耳朵即可,不过如果你想更进一步了解一首歌曲,不管是歌词赏析,还是作品背后的细微末节,这里都将会是个有趣的好去处。听过那么多粤语唱片,也许这就是笔者可以输出的某种价值。

欢迎来这里捡拾港乐遗珠。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喜欢冷门粤语歌吗?--关于“依然粤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