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每日听书笔记-10

《思考快与慢》

作者 丹尼尔·卡尼曼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关键词 行为经济学 思维系统1 思维系统2 快思考 慢思考 直觉 懒惰

关键概念 在很多情况下人不是理性的,偏见是人与生俱来的缺陷

卡尼曼将心理学理论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开创了行为经济学这个新的学科,本书就是卡尼曼的代表作。在本书中作者把人的思维分为了快思考和慢思考两个部分,作者叫他们系统1和系统2。系统1是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思考,而系统2则是主动控制的/有意识进行的思考系统。系统2常常是懒惰的,所以人在大部分时候都是系统1在占据主导。由于系统1存在这种种缺陷,所以这就导致了人在决策中存在着偏见和失误,同时作者提出我们应该用系统2去弥补系统1的不足,来提高我们的决策质量。

系统1的直觉思维是一种没有感觉的、几乎不怎么需要消耗脑力的思维方式,当你听到看到的时候这种思维就已经完成了,九九乘法表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这样一种直觉思维。当算式的范围超过了乘法表的内容,那么我们大多数人想要算出结果就需要启动系统2来进行逻辑运算了,这就切换到慢思考了。

其实每个人的思考过程都是系统1和系统2合作的结果,在大部分时候我们的系统1和系统2都处在活跃的状态,系统1不断给系统2提供信息,而系统2只需要稍加处理就会得出结果了。当系统1无法给出确切的信息时,系统2就会启动,而要系统而真正处理问题,还需要有足够的专注力,只有当你持续的专注在一个问题上你才能求得解答。这是因为系统2具有懒惰性,能不出力就不出力,驱动系统2需要刻意的长时间专注。系统2的懒惰在人疲倦或者是没什么精神的时候就表现为倾向于做最快的决策,而不是做最好的决策。审核官在审核保释人员的申请时,如果他是在饭后审核,那么通过率将是平时的两倍。

作者将系统1这种直觉思维导致的问题归纳为了七宗罪,第一宗罪是典型性偏好,就是人们会过渡关注典型事件,而不去管事件发生的概率。第二宗罪是可得性偏好,如果一件事更容易出现在大脑里,人们就认为这件事情更容易发生。第三宗罪是因果性偏好,系统1有一个特点,喜欢对事物进行因果关系解释。第四宗罪是光环效应,指的是你在先接受了一些事物的信息之后,这些信息会影响你对事物的整体判断。第五宗罪叫锚定效应,指的是在你评估一个未知事物的时候,会先估计一个参考答案,这个参考答案叫做锚定值,然后再根据这个值来做判断。第六宗罪叫框架效应,指的是对同一个问题的不同描述,会导致你做出完全不同的决策判断。第七宗罪叫禀赋效应,当你拥有某个物品之后,你就会觉得它的价值更大。

那么如何才能规避系统1的这么多的问题呢?作者指出系统2是懒惰的,要让这个懒惰的系统变得勤快起来,就需要刻意的提示,这个提示可以来自内部,也可以来自外界。外界的提示就如同设定一个闹钟,这个方法一般比内部提示有用。

卡尼玛还给我们介绍了两招来克服系统1的偏见,第一招叫做事前验尸,在我们对一件事情做决策时,先假设这件事将来一定会失败,每个人写下自己认为导致失败的原因,然后按重要性和发生的概率以及影响的大小进行排序。第二招数叫饮水机闲谈,就是在轻松的环境中接受大家的批判和建议。这两招的目的都是要让我们从系统1的直觉思维中脱离出来,启动系统2的思考。

零秒思考

商业计划书写作收获

1.系统化的输出思想能够提升知识的链接深度,促进知识融合

2.想到不等于做到,结果往往要经历多次改版才能最终呈现

3.商业计划书可以反过来帮助我重新认识我对创业的看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考快与慢,每日听书笔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