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的重要性(二)

阿月进程



对学习的三大常见误解

误解1:儿童不需要教师的指导

那些认为教育性的指导会抹杀儿童天生好奇心的人忽略了人类本性的一个基础---作为一个物种,我们向来依赖于我们的前辈和祖先所给予的知识。我们这一代人不需要重新发现如何使用或者如何建起摩天大楼。

儿童依赖父母的时间比其他哺乳动物时间要长得多。这间接证明了人类天生就应该从成人那里学习,而不是独自探索。这种对下一代细致的教育方式融入了我们的遗传基因,与当代人对人类本性的曲解不同。反而是卢梭想让爱弥儿在一个彻底隔离的环境中学习,才背离了人类的本性。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三个最强有力的、最可能推动学生成功的教育方针是反馈、指导的质量和直接指导。换句话说,当传统教学遇到一位好老师时,就是高度有效的。

认识性好奇是一种“做好学习准备”的状态。除非儿童的认识性好奇是最终被知识的供给所满足,否则它将很快消退。如果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被给予直接指导,那么他们很可能会气馁、迷惑,甚至相信错误的结论,从而危害到将来的学习过程。虽然培养儿童独立学习的能力是重要的目标,但是如果儿童被要求直接从独立学习开始,那他们不可能走得太远。儿童需要得到一定的信息才能理解到自己的信息缺口,有时这需要非常明确的指导。否则,我们将会让他们由于无知而陷入到永远的冷漠之中。文化延续的载体需要英明而熟练的掌舵人。如果我们的下一代将会成为他们所出生的这个社会的掌舵人,那么我们就应该帮助他们找到舵轮。

误解2:事实抹杀创造力

我们将儿童的好奇心浪漫化是因为我们喜爱他们的无邪,然而创造力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成功的发明家和艺术家会花很大的力气来积累大量的知识,这才使他们将来的创造变得轻而易举。在掌握了领域内规则的基础上,他们才有可能集中精力去改写他们,不断地融合各种想法和主题,创造新的类比,发现不寻常的模式,直到实现创造性的突破。

没有了包括事实性知识在内的知识积累,一个孩子就像雕塑家没有了粘土---他虽然具有创造力,但这种创造力却徒有其名。一个好的教师能主动地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将消遣性好奇转变为认识性好奇,这样才能开始建立那个能够使创新变成可能的数据库。

误解3:学校应当传授学习能力而不是知识

你的知识面越广,脑力活动的范围就越广,能吸收的新信息也就越多。这就是为什么说学校应该把培养学习能力置于知识传授之上的观点是没有道理的,学习能力的基础就是记忆下来的知识。我们知道得越多,就越会思考。记忆实际上是思考的核心。尤其是长期记忆,它是我们大部分理解力、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来源。

好奇心如同其他思考能力一样,无法通过抽象的方法来培养和教育。它不仅不会被事实性知识所扼杀,而且根本就依存于事实性知识。知识给了好奇心续航的能力。

当我们在网上搜索信息时,我们使用的是工作记忆这个迟钝而有限的工具。我们知道得越少,花在处理、理解和记忆阅读材料上的脑力就越多,而从中提取的信息就越少。长期记忆越空白,我们就越难思考。每个认为自己不再需要学习知识而只需要谷歌的人都是在让自己变得更笨。如果成人不鼓励孩子不断向自己的长期记忆中添加信息,我们就是在任凭他们的认识性好奇自生自灭。

进步思想家将知识与好奇对立起来,不仅错误而且有害,还有可能伤害到那些他们声称最想帮助的人群,也就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孩子们。

你可能感兴趣的:(博学的重要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