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静静的朵朵
七月的宝妈小镇的第二期主题:家教
怎么养,怎么教?
作为这个时代的父母,我们接受了高等的教育,在面对下一代培养上,也有了一些新的坚持。
孩子还在肚子里,准妈妈和准爸爸就开始接收到各种关于孩子发育和培养的信息。有无数的书籍告诉我们胎教的重要性,如何胎教,不同的孕周,准妈妈可以做什么,准爸爸可以做什么。
这些在我们还不没有为人父母的时候,是不会去刻意关心学习的,但是一旦新的角色到来,我们也会以最快的速度让自己去学习新知识。孩子在一天天长大,父母需要努力去学习的新知识越来越多,基本上也是一直围绕着孩子走的。
比如:
如何照顾好孩子?
如何让孩子好好吃饭?
如何才能让矮子长高?
如何才能让孩子少生病,生病了怎么办?
如何给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各种能力?
……
每一天我们都会有很多问号,这个孩子我该怎么养?怎么教?
这个问题解决,新的问题产生,小的时候需要了解的少一些,孩子越大,问题越难,解决起来也越费劲。
孩子的需求在变化,父母需要跟上
慢慢的,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可以和大人沟通了,这个时候对大人的考验也更大了。
毕竟作为大人,我们更容易摆出家长的样子觉得遇到问题要好好教育,犯了错误要批评,不喜欢孩子哭闹,怎么说也不听也容易暴躁,甚至忍不住吼孩子,骂孩子,打孩子。
我其实至今为止依然偶尔会犯错误,会控制不住自己。但是慢慢的我看了一些书,自己的心态和认知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总得一条就是:让自己和孩子保持平等的地位。命令式的语气不能太多,打击性的语言也要尽可能的减少,学习转化语言跟孩子沟通。
这个过程对于一个没有从事教育行业的成年人来说真的挺难的,毕竟我们没有那个背景和环境,我们长大的环境就是父母的命令式的沟通,我们自己都是这么简单补办的长大。
父母们从一无所知到略知一二,再到知行合一,路还很长,但是还不能慢,因为孩子在长大,孩子不可能等我们。
身教
父母的行为,父母的语言,父母的沟通方式,日常行为在我看来是最好的教育。
模仿是孩子的本能,不需要刻意练习,不需要学习,总是会模仿大人的言行举着。也就是说大家常说的“言传不如身教”,我觉得家庭教育的核心就是身教。
新一代父母,大多数是第一次做父母,所以很多东西都是需要刻意练习,刻意学习才能满足当下孩子的需求,跟上孩子的成长。
大人的生活习惯,说话方式,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是孩子每天学习的内容。我们大人自己本身是有很多不好的习惯的,比如没事就喜欢刷手机,对亲近的脾气不好,没有运动习惯等等。
如果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不想让孩子也这样,那首先要做的就是自己得改,说一万遍不如自己以身作则。
一个人意识到了还不够,需要全家人配合,只有大家都重视,那孩子每天看到的,接触到的,不好的东西就会少。只不过,大家都做到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能说尽力。如果达不到自己的预期,也要坦然接受,尽可能让问题最小化。
刻意学习和果断执行
另外一部分的家庭教育,我觉得是父母在亲子育儿知识上的刻意学习和果断执行。
可以学习的背后就是父母需要让自己补充这一方面的知识,包括孩子在不同阶段需要关注什么,培养什么,该买什么样的玩具,什么样的书等等。这些没有人天生知道,只有学习了解。
因为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是充满着无限热情的,他们对什么都好奇,对世界很向往,如同一张白纸。需要父母们在方方面面引导孩子,而不是一周一两次的早教课。
所以父母们不得不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比孩子先懂,给孩子提供适合他探索世界的条件。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父母的学习力,引导力,足够的精神和耐心。
等到孩子再大一点,如何说话也成为一门需要刻意练习的技能。这个是最近看父母话术训练手册的最大体会。同样的一件事,父母不同的表达方式可能会直接影响事情的结果,甚至影响孩子的发展。
父母作为家庭教育的核心,责任也很大,在当父母的路上,我们要先育己,再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