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2020.3.12

今天照例不知道想写什么?但我知道必须得写,因为提笔有益。或者说开始的动作和坚持的过程是养成一个良好习惯的必经之路。今天想分别聊聊这两个阶段的重要性。

首先,开始的动作很重要。万事开头难,难就难在“你觉得很难”。因为觉得难而迟迟不肯开始,也即所谓的“拖延”。关于拖延症的一种科学解释为:拖延症是由人类大脑的内部结构造成的。人类大脑里有一种机制,当面对一项令人乏味的任务时,该机制会同时触发边缘系统和前额皮层系统,这两种系统相互抗衡,最终以胜出的一方为主导来支配人体的反应。边缘系统控制着我们的情绪和本能,促使你摆脱不愉快的情绪,例如,当你靠近仙人掌时,边缘系统会告诉你把手拿开;而前额皮层是我们摄取信息并作出决定的部位,是大脑的的规划师,它会迫使我们去完成眼前的任务,但这部分不会自动工作,需要付出努力才能使其发挥作用,而一旦人的意志力不够坚定,注意力松散,此时边缘系统就会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导致人的兴致主要集中于去做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情。综上所述,要想前额皮层占据主导地位,关键在于是否有坚定的意志力去完成该任务。

那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我们完成任务的意志力或者动机往往不够坚定呢?当我们接受一项任务时,我们容易把这项工作想象成一整个复杂的过程。试想一下,现在上司安排你完成一项工作,需要你今天下班回到家后,用家里的电脑把今天的会议内容整理一下。那么此时你脑子里的画面应该是:首先乘公交车回到家后,用咖啡机给自己泡一杯醇香的咖啡,还可能敷个面膜,然后美美地坐在电脑旁,把今天的会议内容回忆一下,再整理成笔记。此时我们完成任务总共需要6个步骤,而前期工作占据了4/6。那么,现在让我们想象另一种场景:此时我正坐在星巴克咖啡馆的餐桌上,桌上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杯美式浓香咖啡,现在我只需要把会议内容回忆一下,然后双手在键盘上龙飞凤舞一下即可完成任务。此时我们省略了前期工作,全部的工作量只剩下回忆会议和整理成文字两个步骤。那么,这两种情况下,哪一种比较不容易产生拖延呢?毫无疑问,第二种。其实这两种情况下,我们完成的工作结果是一样,只不过相较于第一种而言,第二种大大简化了前期工作,加速了开始的动机而已。可见,阻碍我们立刻采取行动的往往是前期大量复杂而繁琐的准备工作。你一定也有过这样的体验吧:下午一直想抽出时间来读会儿书,但就是迟迟不肯关掉电视走向书房,而一旦发现自己已经坐在书房的书桌前了,便开始拿起一本书来欲罢不能了。这,就是开始的力量。

接下来再说说坚持。一旦开始了,接下来最关键的步骤是坚持。人说,形成一个习惯往往需要21天,我觉得其实也未必,也许一个星期就能养成一个习惯,但是过程中的坚持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坚持的结果可以让你看到一天天的变化,让你产生一种成就感,或者说是一种内在的鼓励。现在很少有人喜欢像神话里的西西弗斯那样,每天做重复的无意义的推石头工作。从启蒙思想开始,人们便一直追问人生的意义,追求自我实现,而最快捷的实现方式不是一步登天,而是看到一点一点的进步,看到坚持产生的裂变力量。就我自己的经历而言,坚持真的能够产生裂变力量,不信你坚持看看。哈哈,不开玩笑,正经说下我的例子,疫情期间,公司要求在家办公的员工每天早晚都要开视频会议汇报工作,而且每人至少10分钟。天爷呀,相当于每天一篇小型演讲有没有。当然,我也没有幸免。开始时,出于对汇报工作的紧张和对工作内容的不自信,我每天睡梦里都在搜肠刮肚今天要讲什么,甚至把内容一字不落地写在纸上,以方便照读。这样紧张不安的情绪大概持续了一个多星期以后,有一天早上我突然有一种弹簧绷得太紧之后反弹的感觉,一身轻松畅快,有一种莫名的自信涌上脑门,感觉自己不需要提前打草稿也能汇报得很好,只需要在脑子里想一下汇报框架即可,而那场会议,我确实完成得很轻松,还对领导的提问对答如流,而这之后,我再也没有在会前打过草稿。我想这就是顿悟的感觉吧,但这种感觉绝对离不开我前一个星期坚持做的“刻意练习”。现在我坚持每天读书,坚持每天背古诗词,坚持每天学英语,我正在感受坚持在我体内积蓄的力量,它,确实会产生裂变效应。

朋友,如果你也正在坚持写作这一让人受益终生的好习惯,那么,请记住这两个简单步骤:一、先走到电脑桌旁坐下;二、开始打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Day2-202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