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剃头”的长沙之辱

20200408 “曾剃头”的长沙之辱 ---《曾国藩传》阅读分享5

各位共读小伙伴们,大家好。昨天我们分享了曾国藩有了实权后,想大展宏图,为国为民做点实事,却因为错误判断和“不识时务”,得罪了皇帝、权贵和同僚,在北京陷入了艰难的境地。

好在最后被派往江西任乡试正考官,他高兴地离开了京城。出了京城的曾国藩又经历了什么?今天,我们继续阅读《曾国藩传》第五章:“曾剃头”的长沙之辱。

1.丁忧中出山

1852年7月,曾国藩春风得意,急赴江西主持乡试,却在途中得知母亲去世,他悲痛欲绝。母亲江氏是曾家的功臣,生儿育女,家中大小事情全靠她一人操持。这彻底打乱了曾国藩的行程,不但江西主考要落空,还得安排京城家人返回湖南。

传统时代,官员父母去世,必须暂停职务,回家丁忧,守孝三年。正当曾国藩料理好母亲的丧事,想在家好好休息、静心读书时,却接到公文,命令他出山协助地方官兴办“团练”,对抗太平军。

曾国藩本有鸿鹄之志,想为国为民做实事,但有孝在身,又对官场失望,就想拒绝。后来在好友的规劝下,他最终决定出山。

2.乱世用重典

当时,湖南督办团灭练的官员共43人。其他的42位团练大臣,是怎么做的呢?要么敷衍两天,捐钱了事儿。要么假公济私,借民兵保护自己的庄园。要么中饱私囊,已筹款练兵为借口,大肆敲诈勒索。

曾国藩到长沙后,又是怎么做的呢?他设置了“协办团练大成公馆”和审案局,以“剿匪”为首要任务,狠抓治安管理。乱世用重典,除了土匪外,他还严惩匪徒、痞棍、逃兵、不法之徒等,对这些行为恶劣、早年就该杀之人,格杀勿论,就地正法。社会秩序迅速安定下来,他也成了“曾剃头”。

与此同时,曾国藩因为动了别人的奶酪,渐渐成为了众矢之的。为什么呢?俗话说,权利就是金钱和资本。曾国藩把社会治安权抓在自己手上,不要钱又不要利,又干的这么好,让其他人怎么混?他触犯了官场潜规则。一场大风波正在酝酿中。

3.“曾剃头”的长沙之辱

风波的触发点是练兵。曾国藩抓治安的同时,还着手建立一支崭新的军队“湘军”,又狠抓军队的思想教育,给军队注入良心和灵魂。同时他命令绿营军与湘军一起“会操”。

这一利国利军之举却差点让曾国藩送了命。绿营军有人借机闹事,上司明修栈道,暗中蛊惑军心,其他人的袖手旁观,等着看笑话。绿营兵胆更大,公然围攻公馆,曾国藩夺门而逃,向巡抚骆秉章求救。

谁知骆秉章把绿营兵安抚一番后,放了他们。把曾国藩气得哑口无言。堂堂二品大员,差点被闹事的兵痞杀了,还没出讲理。这是一次真正的屈辱。

曾国藩经过几夜反思后,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好汉打脱牙和血吞。他不再和长沙官场纠缠,而是卷起铺盖,带着自己招募来的湘军撤往衡阳,让等着看他笑话的人大笑不止。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曾国藩忍一时之辱,是明智之举。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不争一日之短长,且看来日之高下。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剃头”的长沙之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