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逍遥游》之七,认清事物的价值!

【读经典】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

简单翻译下:宋国有人贩运帽子到越国去卖,发现越人都剪断长发,身刺花纹,帽子没有可以用的地方。尧治理天下百姓,使海内安定平稳,他到藐姑射山、汾水北面,见到四位隐士,神情深远而忘掉了治理的天下。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简单翻译下:惠子对庄子说:“魏王送给我大葫芦的种子,种成之后的葫芦,可以容纳五石粮食。用它去盛水,它不坚固难以举起来。把它剖开做瓢,因为太大没有水缸可以放得下。因为这个葫芦太大,我觉得没有用就砸了。”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

简单翻译下:庄子说:“你真是不精通大东西的用处!宋国有家人善于制作防手冻裂药的,他们祖祖辈辈从事漂洗丝絮的劳动。有个游客听说后,想用百金购买药方。这家人集合商量说:‘我们祖祖辈辈漂洗丝絮,只能获得数金,现在卖出药方就可得到百金,那就卖掉吧。

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则所用之异也。

简单翻译下:游客得到药方,便去游说吴王。刚好越国攻打吴国,吴王让他率兵迎战,冬天与越军在水上决战,凭着防手冻裂的药,大败越国,吴王对他划地封赏。防手冻裂的药,可以封官加爵,也可以不免于在水中漂洗丝絮,是因为对药方的使用不同而已。

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简单翻译下:你有能装五石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腰上,浮游于江湖,却忧虑它太大而没用武之处呢?看来你的心就像蓬草一样茅塞不通啊!”

 【谈心得】

大概因为神人太过奇幻飘逸,庄子又讲了两个现实的事例。一个是宋国人去越国卖帽子,发现越人喜欢剪头发,帽子根本用不上;一个是世俗实际中颇有成就的明君尧,见到藐姑射山、汾水之北的四位隐士之后,顿觉怅然遗忘了天下。

庄子讲的这些同样也是认知的问题,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人眼中的价值,是千差万别的;同样的环境,不同层面的人追求和感受,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揭示感官背后深层次的本质,对人的状态影响是很大的。

庄子接着讲到他的朋友惠子,因为葫芦太大就觉得没用,这个是标准的贴标签认知,把自己的感知当做事物的价值;同样是防手冻裂的药,有人用它封官加爵,却有人因为它甘受水中漂洗的辛苦,这都是没能看到事物深层次本质的问题。

所以庄子提出,不要让内心像蓬草一样茅塞不通,要认清事物的本质,认清事物的价值,更要认清自己的定位和价值。面对万事万物,除了直观感受,多向内心反观内求,看透实物的本质,充分发挥其特性和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庄子•逍遥游》之七,认清事物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