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老虎”来了别大意,防病保健很关键

一场秋雨一场寒,最近的天气,全国各地都有雨水的降临,凉气也早随着立秋节气而逐渐增加。但离真正的秋天还有一段时间,中医里,将这一阶段称为“长夏”。

不同于气候学上将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的方法,传统中医学理论是将一年分为五季,因为在立秋之后的这一段时期还处于一年之中最酷热的时期——俗称“秋老虎”,因此会被人们视为夏季的延长期,故称“长夏”。

长夏湿邪盛,注意防病

湿为长夏的主要特征,特别容易伤害脾胃功能,且容易侵犯肌肤筋骨,所以,人们多会出现皮肤病变和关节炎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在长夏时节,空气中相对湿度提高,影响人体的蒸发散热,使人体产热和散热的调节发生障碍,从而容易出现胸闷、心悸、乏力、嗜睡、腹痛、腹泻和下肢水肿等湿邪较重的症状。因此,在长夏季节最重要的保健措施就是防暑湿,不仅要防止气温过高,更要防湿邪侵袭。

饮食宜清淡

中医学认为,在长夏季节应以清热祛湿、健脾和中为主。炎夏和初秋的饮食应清淡质软、易于消化,少用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粥、莲子粥、荷叶粥等。还可适当饮些清凉饮料,如酸梅汤、菊花茶等。但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否则会伤阳而损身。

起居需防潮

起居环境注意通风防潮,随着天气逐渐转凉,尽量少用空调;要注意调节居室的湿度。在阴雨和大雾天气,要少开门窗,以避免室内湿度增加;天晴时,则要注意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干燥。

运动情志双调节

运动强度应适度增加,但应以感觉闷热为度,避免过度疲劳及大量出汗,运动仍应以轻松柔和、动静相间的有氧运动为主,如步行、打太极拳、瑜伽、导引吐纳等。长夏养生过程中,心理调节也至关重要,由于长夏仍以暑热天气为主,人的心理容易烦乱,情绪容易波动,而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即“忧思伤脾”,使在长夏因湿邪所困,本就较脆弱的脾脏更是“雪上加霜”。因此,长夏季节最忌讳忧愁、思虑等不良情绪。

你可能感兴趣的:(”秋老虎”来了别大意,防病保健很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