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周《发展心理学》第十一章观后感

知识点


青少年期是从大约11岁或10岁甚至更早,一直持续到20岁左右的一个发展过渡期。青少年期是一种社会建构。

青少年早期(大约从10岁或11岁到14岁)不仅仅是生理发育,还包括认知能力、社会能力、自主性、自尊和亲密关系等方面的发展。

父女关系亲密的女孩进入青春期时间较晚。缺乏父爱和青春期提前都是导致性滥交和少女怀孕的危险因素,因此童年早期父亲的积极卷入对女孩健康的性发育非常重要。

遗传、生理、情绪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月经初潮的时间。营养也是一个影响因素,强度大的锻炼可能会推迟月经初潮。

大脑发育的不成熟性使得一些青少年无法听取成年人看来合理又有说服力的忠告。

性吸引力似乎出现在10岁,此时肾上腺激素分泌增加。

青少年加工情绪信息使用的是杏仁核,而成人是额叶。因此,青少年往往会做出不准确、不理性的判断。

青少年期常见的健康问题:身体健康、睡眠需求、饮食障碍、药物滥用、性传播疾病、抑郁症和青少年死亡原因。

青春期三种常见饮食障碍是肥胖/超重、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过分关注体重和身体意象可能是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的征兆。

大麻、酒精和烟草是青少年最常使用的物质。

通过减少物质滥用和暴力行为,增加获得枪支的难度、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结、提高父母的教养技能,可消除自杀危险因素。

心理学家大卫·艾尔金德提出青少年思维不成熟的六个方面分别为理想主义和批判性、爱争论、优柔寡断、言行不一、自我意识、独一无二和无懈可击。

青少年信息加工的变化,分别是结构性变化(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概念性知识)和功能性变化。

青少年在语言发展上喜欢用反语、双关或隐喻等修辞手法,可以根据他人所持的观点和具有的知识水平来调整自己的谈话能力,即社会观点采择。

青春期方言有几个关键特点:有感情色彩的代码、隐含功能、圈内代码。

个体的认知达到较高水平时,其道德发展并不总是会达到相应的高度。一定的认知发展水平是道德发展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在科尔伯格的发展阶段中,表现出最大进步的青少年是那些父母使用幽默、赞赏和倾听孩子想法并询问他们见解的孩子。

在小学阶段,父母的教养风格、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环境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其他因素是性别、种族、同伴影响、教学质量以及自我信念(最重要)。

自我效能感高的学生,即相信自己能够完成任务、能够规划自己学习的学生最有可能在学校取得好成绩。

权威型教养风格有利于青少年的学业成就。权威型父母会教孩子看到问题的两面性,欢迎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允许孩子比父母知道得多。

促进青少年继续上学的最重要因素是积极参与,即学生对教育的个人卷入程度。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因素有家庭因素、小班级、温暖和支持性的学校氛围。

影响学生抱负的因素有自我效能、父母评价、性别、教育系统等。

观后感


最近主要看青春期相关的国内外书籍,大女儿进入青春期,每天都要面对她的易怒情绪,哄也不是,骂也不是,给我感觉就是"油盐不进”,让我头痛不已,尝试沟通也不得要领。看了关于青少年期的章节,就明白了大女儿很多迷之行为,比如一起看综艺,会说某美女明星“好丑”,在我听来刺耳且错误;比如常常跟妹妹对芝麻点小事据理力争、争论不休;比如选择困难,最近生日趴的点子一会儿告诉我只请女生朋友,一会儿又说还想邀请几个男生朋友,变来变去;比如出门前衣服穿一身不伦不类的白色去参加朋友趴体,我好心建议她重新换件上衣或裙子,嘴巴能撅上天,白眼儿一个接一个;一天到晚喊“累”,写15分钟作业就去加餐或者躺着,慵懒状带着哪吒厌世脸;晚上不早点睡觉,早上起不来.....但每次看完书,又觉得青少年好可怜,他们因为大脑没有发育成熟,又迫不及待想独立自主,很多行为纠结而矛盾。“不含诱惑的深情和没有敌意的坚决”,这是今天回看冯老师的直播答疑时印象比较深的话,也更好的诠释了权威型父母对子女教育的soft love和tough love,爱与管教并重,但日常生活中貌似管教的比例多与表达爱的机会。

孩子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认知和行为,作为父母只能不断提升自我,做好榜样的同时,多关注关心青春期这个特殊时期,希望平稳度过,也有经验应对小女儿的青春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十三周《发展心理学》第十一章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