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侪督导对案例的思考

      昆明梁艳分享972天。网络中级五期。2019.11.05

      每周一次同侪督导如期而至,昨晚是由dd 老师带来的案例,案主因疾病导致后遗症,如语言功能障碍——说话不利索,舌头发硬;肢体功能障碍——走路不灵活自如,不能像以前一样去工作赚钱养家糊口;认知障碍——因生病前后的身体上的变化引发自卑情绪和认知上的偏差(家里人的包袱)等。这种情况在现在社会还是比较普遍,由于突发重大疾病,如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车祸、自然灾害等意外,不仅给当事人造成身体上的巨大伤害,进而也引发心理上的一系列问题,如认知上的偏执,极度自卑,价值感缺失,失望至极,无助无力感……。生病前后的巨大反差,让人很是容易消极、悲观,甚至想到以结束生命来摆脱痛苦。作为咨询师,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引导当事人看到希望,内心有所期盼?让其慢慢接受现状,选择当下能够做到的事情“忙”起来,重新获得“价值感、成就感”。首先是在尊重、接纳和共情下的倾听,听来访者倾诉生病以来承受的身体上的莫大痛苦,和心理上不为人知的在生与死之间的挣扎、斗争和煎熬,以及由此产生的情绪上跌宕起伏,如郁闷、抑郁、焦虑、莫名的烦躁和恐惧等。理解当事人一些不可思议行为举止、奇葩的想法和糊涂的做法等。其次,听听当事人对当下自己的看法、接纳度,接下来想要的是什么?希望的是什么?想改变的是什么?希望家人多做点什么或少做点什么来帮助自己?当事人期待3个月后、6个月后的自己是什么样的?要实现那个样子,现在做点什么就可以朝着那个方向慢慢靠近?当事人对身体康复的期待是什么?如果用量尺的话,康复到几分自己是能够接受的?此时身体状况是怎样一个呈现?几分是满意的?达到满意时,身体与现在有什么不同?现在的身体状况是几分?要达到接受和满意的分数,需要做些什么?最后,和当事人聊聊疾病带给TA 的意义的什么?收获是什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同侪督导对案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