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泪的中秋(1248)

秦岭脚下的某一个小山村里,这几天大家就像约好了似的。这里一群那里一堆的,都在议论着远处打工的孩子,谁谁家的快回来了。

老年痴呆的陈大娘也每天从早上开始就一遍一遍的朝村东口张望。

陈大娘一共养育了四个孩子。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在那个时代,在农村,儿子是很宝贝的。

六十年代,还没有分田到户。一家六口人,就只有她和老伴的那点工分分粮分面。一年到头温饱不济。女儿多,难免就会多委屈女儿一些。为此陈大娘心里也是很难过的。觉得对不起这几个女儿。

这倒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天长日久的宠溺和偏袒,使儿子养成了自私,任性,唯我独尊的性格。他不止经常性的欺负和指责打骂两个小妹妹,还常常的对陈大娘两口子出言不逊。

陈大娘年轻的时候性格比较刚烈,碰到儿子口无遮拦的指责,一般会教训两句。她老伴则不然,因为本性比较懦弱,又宠爱儿子,在这种时候,往往一笑而过。

九几年,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了全国各地的每一个角落。陈大娘的儿子因为自小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愿意前往他乡,所以一直呆在农村里,和父母在一起。

二女子自小性格泼辣,敢说敢做。在这种时候,毫不犹豫的背上行囊,踏上了打工的队伍。

在这期间,陈大娘的儿子结婚了。娶的是邻村的一个女子。模样不错,只是脾气暴躁,一言不合,小夫妻两个就会打起来。

二女子有一次回家来,正好碰上了哥嫂两个摔碎了锅碗瓢盆,打的鼻青脸肿的样子。看着陈大娘哭天抹泪,那么难过。二女子心里一横,把她哥带去了南方。

陈大娘的儿子在那边过了一段时间以后,忘记了曾经在老家打闹的过程。把他老婆接了过去。家里就留下两个嗷嗷待哺的儿女,给陈大娘老两口抚养。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十多年。陈大娘的老伴走了,儿子儿媳在南方也站稳了脚跟,一年里就春节的时候回来一次,呆两三天就走了。陈大娘养大的两个孙子孙女也去了外地上了大学。

曾经热热闹闹,鸡飞狗跳的大家庭,呼啦一下空了。只留下陈大娘一个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把锁。

时光飞快。到了第八个年头,陈大娘慢慢的说话说不完整了。开始忘东忘西了。到最后,不会做饭了。

在这期间,陈大娘住过几回医院。期间都是三个女儿在轮流照顾。儿子和儿媳起先还常打来电话问问,到了最后,电话也不打了。

年龄再大的儿子,再不懂事的儿子,也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埋怨归埋怨,面对村里人奇奇怪怪的眼神,陈大娘清醒的时候还是会强颜欢笑的给儿子找托词,把泪往肚子里咽。

村里和陈大娘一般年龄的老头老太太,这几天都在絮絮叨叨的说着谁家的儿子快回来了,谁家的女子快回来了。只有陈大娘每回都是一声不吭的走过。

其实二女子前几天回来过了。给陈大娘买了一些日常用品和水果,还提了一大盒米旗的月饼。走的时候给陈大娘一个个的放在了冰箱的冷藏里。几天过去了,陈大娘一个也舍不得吃。她想留着,万一儿子回来了,给儿子。

中秋这一天,一大早,陈大娘又开始一遍一遍的往村口跑着望。心里,其实是多么盼望儿子会回来的啊!

只是这一天,从太阳升起到落下,陈大娘也没有看到儿子的身影。月饼还在那里,陈大娘的心里,装满了失望。

两行老泪,终于落了下来。

2017.10.8于西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落泪的中秋(1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