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燃点>之后

最近电影《燃点》上映,公司包场请员工们一起看了。
《燃点》是一部讲述创业的记录片,记录了国内很多著名创业者的创业故事。明星创业者或者叫做网红创业者较多如:罗永浩、Papi酱、马薇薇,也有草根创业者如安传东。将创业当然也少不了投资人,经纬中国的张颖和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

电影《燃点》耗时14个月,跟踪记录了当下最具话题度的14个创业公司创始人的创业经历。

从纪录片的角度

什么是纪录片? 纪录片是电影的一种分支,指描写、记录或者研究显示世界题材的电影。纪录片大多数情况下不需要演员参与。记录片中的人、地点、情况和真实的情况是一致的。

但由于创业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一般一个创业周期至少是3年。中间会有不少故事,记录了一些细节才能感受到真实。14个月,14个公司,精力太分散,很多任何公司只是一带而过,最后给人的赶紧就只杂乱。

14个公司素材太多了,但是要找到细节或者有相关性的细节,又好难。所以看到剪辑的时候就采用了,相同问题言论的时候就放弃一起讲述。

如果能够指跟进2-3家公司,和他们的投资人的故事,那么电影可以剪辑的细节就会有很多。

安传东的故事拍到了很多细节,就很不错,虽然跨界美食节短暂,但是整个过程是完整的。再到他的下一次创业席读。

而对于长周期的创业,比如ofo的创业,或许能够用当事人讲述的方式讲给大家也,这样就有一个故事的连贯和完整性。很多细节,对于观众来说是没有头绪的。或者旁白,或者采访需要让观众明白。

看采访导演关琇女士的时候说,跟拍了14个创业者,7个跟拍笔记密集。我想如果是跟拍7个创业者,3个跟拍比较密集素材细节化的东西可能就会多不少。

纪录片的很多工作是剪辑,当然拍摄到合适的素材也很重要。

从将创业故事的角度

虽然如此,还是要感谢《燃点》团队,花费时间和精力,给我们带领着这么十几个创业故事,和这些从创始人们的心声。

让我们没有创业的人,可以近距离的看到创业者们是什么状态。

有人为了钱创业,有人创业成功了,有钱了说:“不要仅仅是为了钱创业,需要你喜欢”。我还是觉得,喜欢固然很重要,但如果不能赚钱,只有喜欢是不行了,既然是创业,他是一个商业行为,首先就要想着怎么赚钱,其次是兴趣。做一个事情,一个商业活动,可以短暂的不赚钱,但是不能长期不赚钱。私以为,有投资人最后,没有投资人,你做的事情也不至于完全玩不下去。资金只是一部分资源,有了可以跑得更快、更好,没有资金依然可以跑,只是稍微慢点。这只有这样的事情,投资人才敢放心投,特别是在现在经济大环境整齐不好的情况下。

从电影作为大众消费品的角度

作为一个进入院线播放的大众消费品,《燃点》并不是那么受欢迎,虽然说是万众创业,但相对于我国亿万人口而言,万众还是少数。大众难于理解,但不影响互联网界、创投界,特别是互联网创投界认识么的追捧。

不过纪录片记录的了看到的东西,但是不一定真实的东西。有很多操作是不为人知的,很多创业者,名为创业,实为敛钱,通过各种方式方法,肥了自己废了公司,最后投资人的钱在公司的事情上花费了,顺便他自己也留下了不少财富。从而达到财富自由,所以创业失败也有可能财富自由。这些纪录片无法拍到。

最后我想说,每一个创业的人都是值得尊敬和学习的,包括哪些废了公司肥了自己的创业者。因为创业需要勇气,无论是拿自己的钱创业,还是拿投资人都钱创业,都需要勇气,用技术手段拿到投资人的钱,从中切一部分改善生活的人也是值得学习的,因为做这些需要头脑。
时间和岁月的长度我们无法掌控,但是做什么事情,完全有我们掌握,希望大家活的值得。生死我们无法控制,但生死之间完全有我们掌握。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看<燃点>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