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旅游 - (三)马丘比丘,世界新七大奇观之一

睡梦中被吵醒。窗外传来嘈杂的声音,不知发生了什么。推开窗向下一看,见早晨去马丘比丘的人已顺着街排成长长的一排,熙熙攘攘;客车也已轰鸣着穿梭往来了。这才刚刚五点半呀。

马丘比丘全年开放,但因十月至四月是雨季,所以高峰季节是七、八两月。周日通常是最拥挤的,因为当天除了每天的2500名付费访问者的名额外,还有一些库斯科省的居民,他们可以低价购买往返火车票、免费参观马丘比丘。

我们收拾停当后下楼等八点的那波车。

有小贩兜售早餐、雨衣。食物、雨伞、相机三脚架等很多物品都不容许带入马丘比丘,去前一定仔细了解清楚。

秘鲁人看上去像亚洲人。据说印加人的祖先是来自亚洲。两万多年前,白令海峡还是陆地,将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连接起来。一些亚洲的猎人穿越白令海峡来到美洲,在公元前13,000至10,000年这段时间,他们到达了南美的太平洋海岸和安第斯山脉,在那里定居下来。

一只狗信步走来,趴在我们脚边。

一只走了,一只又来,好像我们是他们的主人一样。

客车坐满一辆就开走一辆。二十分钟的蜿蜒爬行后,汽车来到遗址门前。回头看去,温泉镇被抛在深深的峡谷之中。

进了大门不远处就是石阶。拾阶而上,峰回路转,不一会古遗址就豁然跳出云霭出现在眼前。

1911年,耶鲁大学毕业的考古工作者希拉姆·宾汉姆(Hiram Bingham)在《国家地理杂志》和耶鲁大学的资助下来到秘鲁寻找比尔卡班巴(Vilcabamba)的遗址,印加最后被西班牙人攻陷的城池。在马拉斯附近的一个村庄里,一位农民告诉宾汉姆在古山(Machu Picchu)里有遗址。经过几天艰难的跋涉,风餐露宿,7月24日,宾汉姆终于看到了覆盖在树木、杂草下面四百多年的马丘比丘遗址,这就是1983 被国际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2007被列为世界新七大奇观之一的马丘比丘。

宾汉姆当时以为这就是他所寻找的比尔卡班巴,但其实真正的比尔卡班巴还在马丘比丘的西面,在他死后才被发现。

马丘比丘遗址海拔2377米,三面是乌鲁班巴(Urubamba)河环绕的近四百米深的悬崖,一面是山脊,方圆326平方公里,包括马丘比丘山、瓦纳比丘山、印加桥和太阳门等。其主要建筑集中在这个马丘比丘山头上,据考证可能始建于1430年左右,有人说是印加第九位国王(Pachacuti)的皇家庄园,也有人说这是一个皇家的宗教场所。但究竟是什么,没有确凿的证据,因为印加没有文字。

这里有140多个大小建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城里,另一部分为农业种植区,由城墙隔开。城里又分为东西两个部分,由宽阔的广场隔开(绿草坪地带)。

这是城门。

城内的圣区、南部的居民区以及贵族区。

圣区的三窗庙的窗户。

这里的建筑物都是用石头建造的,所以才得以保存至今。这些石头被“切割”或“打磨”得非常精细,可以紧密地固定在一起,而不用泥浆。

这里是地震易发地带,而这种建筑模式具有很好的抗地震能力。地震时石块可以跳动但不会坍塌。可是印加人除了会冶炼黄金、白银以外,不会冶炼铁,所以他们没有铁制工具和武器,那么这些石头是如何被“切割”或“打磨”的呢?

主庙的石墙。有一块石头特别大。

印加人没有使用轮子的历史,一个原因可能是他们生活在山区,不利于车辆通行;另一个原因可能是他们没有能拉动大型车的牲畜,如牛、马,因此大部分的运输工作都是由人或骆羊完成的。据说印加人使用绳索和杠杆将数吨重的石块搬运到这里,最重的有55吨。可能吗?

固定房顶的石柱。

我被这神奇的工艺震撼了,却又百思不得其解!仔细观察,希望能发现蛛丝马迹。无意中发现了一根木棍嵌在两块大石头之间。不像是被塞进去的,难道是石头间都有这种木棍借以将石块更好地固定在一起?用手机拍下后问导游这是什么,他问我,“在哪儿拍的”?

我领他过去看,他却解释不了,直摇头。

看这儿也有一个。

马丘比丘之所以那么令人神往,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她有很多不解之谜。

出城后遇到一头骆马(llama)。

骆马是骆驼科动物,在印加帝国及其他安地斯山脉地区被原住居民广泛蓄养。骆马可以用来背负重物,其毛发可以用来编织衣物,其肉可以作为食物。

马丘比丘的农业区,整整齐齐的梯田。

离开农业区,我们向南面更高的太阳门(Sungate)攀登。如果你沿印加古道徒步来马丘比丘,太阳门是进入这里的门户,到了这里,你才能看到马丘比丘。

这条印加古道很长,但并不难走。

与马丘比丘渐行渐远。

沿途有不少花草树木。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攀登,我们来到太阳门,海拔2750米,比马丘比丘高出290多米。

回头眺望,巍峨的群山中,马丘比丘赤裸着晒着太阳。蜿蜒曲折的盘山路像是西班牙大侠佐罗留下的签名,但是,在十六世纪西班牙人攻下比尔卡班巴以后,从来没有发现过这里有个城池。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秘鲁旅游 - (三)马丘比丘,世界新七大奇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