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五篇之《五常政大论》2.5


(五)静顺之纪

【原文】

静顺之纪(1),藏而勿害,治而善下,五化咸整,其气明,其性下,其用沃衍(2),其化凝坚,其类水(3),其政流演(4),其候凝肃,其令寒(5),其藏肾,肾其畏湿,其主二阴(6),其谷豆,其果栗、其实(7),其应冬(8),其虫鳞,其畜彘(9),其色黑(10),其养骨髓(11),其病厥(12),其味咸(13),其音羽14),其物潘(15),其数六(16)

【讲解】

(1)静顺之纪

“静顺之纪”,指水运平气之年。六十年中岁运是水运而又属于平气之年的只有辛亥年一年。

(2)藏而勿害,治而善下,五化咸整,其气明,其性下,其用沃衍。

此节是谈水运平气之年的气候及物候的一般变化及表现。“藏而勿害”:“藏”,指闭藏。这是指冬天里天气严寒,冰天雪地,草木不生,蛰虫匿伏的自然景象。“藏而勿害”,意即水运平气之年,冬季里虽然也是一派严寒的自然景象,但它是正常的闭藏现象,无害于万物来年春天的萌芽生长。

“治而善下”:“治”,指正常秩序,亦指安定;“善”,指好;“下”,指地之下,此处是指闭藏。“治而善下”一句,意即一年之中物化方面的生长化收藏现象正常与否,最重要的在“藏”,即冬天藏得好,第二年的春天才能生得好,夏天才长得好,长夏才化得好,秋天才收得好,冬天才藏得好“善下”者,闭藏正常也。此句是承上句“藏而勿害”而言。

“五化咸整”:“五化”,指五谷之化,亦即五谷生成;“咸”,有均或皆之义;“整”,指完整无伤。此句是承上句“治而善下”而言,意即水运平气之年,由于冬藏正常,所以第二年五谷生长收成均皆正常良好,完整无伤。

“其气明”:“明”,指静顺明。“其气明”指水运平气之年,冬令气候及物候变化均皆正常。

“其性下”:水的特点是“就下”,此仍指水运平气之年,冬藏正常。

“其用沃衍”:“沃”,指灌溉;“衍”,指溢满。“其用沃衍”,意即水运平气之年,由于冬藏正常,所以水源不竭,灌溉,滋润植物。

(3)其化凝坚,其类水

“化”,指物化,即生长现象;“凝坚”,指冻结,此处是指生物停止生长处于闭藏状态。全句意即冬天里天气严寒,万物生长现象停止,这好象水遇寒冷,凝结成冰一样。

(4)其政流演

“流演”,张介宾注:“演,长流貌,井泉不竭川流不息,皆流演之义。”“其政流演”,意即水运平气之年,由于冬藏正常,所以水源不竭,奉生者多,所以第二年再生长良好。

(5)其候凝肃,其令寒

“候”,指气候,亦指自然景象;“令”,指季节。全句意即水运平气之年,冬天里表现为正常的寒冷现象,出现天寒地冻,草木不生,蛰虫匿伏,好象生机暂停的自然景象。

(6)其藏肾,肾其畏湿,其主二阴

指水运平气之年,人体肾的作用相应正常。由于肾开窍于前后二阴,所以人体的前后阴的作用也相应正常。“肾其畏湿”,是附带说明肾与脾的关系。因为从五行概念来说,肾属水,寒属水;脾属土,湿属土。水与土的关系是相制关系,即土可以克水。

“肾其畏湿”,意即肾所不胜者为脾,亦即肾的作用正常与否,与牌的作用正常与否密切相关。

(7)其谷豆,其果栗,其实濡

“豆”,指黑大豆;栗,指板栗;“其实濡”,指果实中水分多而粘稠者。王冰注:“中有津液也。”全句意即水运平气之年黑大豆、板栗、及果实中含水多而稠者生长收成良好。

(8)其应冬

指水运平气之年,其气候、物候变化主要表现在该年冬季。

(9)其虫鳞,其畜彘

“鳞”,即鳞甲,此处指“鳞虫”。主要是指鱼类。“彘”(zhT音知),就是猪全句意即水运平气之年,鱼类及猪的胎孕生长均皆良好。

(10)其色黑

“黑”,就是黑色。此处是指黑色谷物。“其色黑”,意即水运平气之年,黑色谷物例如黑大豆等谷物生长良好。

(11)其养骨髓

意即水运平气之年中生长的各种相应谷肉果菜之类动植物,例如前述之黑大豆,猪,板栗以及其它含汁液较多而又粘稠的果实均有补养人体骨髓的作用。由于肾主骨,生髓,所以这些动植物也有补肾的作用。

(12)其病厥

“厥”,其义有二,其一指气血严重失调而引起人体生理功能逆乱现象。《伤寒论》谓:“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其二,指手足冷,《伤寒论》谓:“厥者,手足逆冷者是也。”均指严重的疾病表现,列在静顺之纪文中不好理解,疑系后文错刊于此。

(13)其味咸

“成”,即咸味。“其味咸”之义有二:其一“万水百川归大海”,海为水之大者,海水味咸,因此以“咸”为水之味,以咸代表水;此处是指水运平气之年,属水类动植物生长良好。其二是咸入肾,属水属的动植物与人体肾脏的生理补益及疾病治疗密切相关。

(14)其音羽

“羽”,为五音中之最高音,意即“水为万物之始”,“肾为作强之官”,水运平气之年,水源充足,肾藏不蝎,自然气候、物候及人体生理活动均处于高能状态,好象五音中的羽声,高亢激越,响遏行云一样。

(15)其物濡

“濡”,此指粘稠多液。“其物濡”,意即水运平气之年,其相应产物粘稠多液。

(16)其数六

“六”,为水的成数。水的生数为一,加土数五即成六“其数六”,意即水运平气之年,水的生和成均皆完全正常。

【原文】

故生而勿杀(17),长而勿罚(18),化而无制(19)收而勿害(20),藏而勿抑(21),是谓平气。

(17)生而勿杀

“生”,指萌发;“杀”,指杀灭或不生长。“生而勿杀”,指春天里气候温暖,生物萌芽生长现象完全正常。

(18)长而勿罚

“长”,亦生长之意;“罚”,指生长不好。“长而勿罚”,指夏天里,气候炎热,生物生长旺盛,欣欣向荣。

(19)化而勿制

“化”,指变化或生长成熟;“制”,指约束。“化而勿制”,指长夏季节中,生物生长变化完全成熟,没有不足或受到约束。

(20)收而勿害

“收”,指收敛,收成;“害”,指损害。“收而勿害”,指秋天里,气候由热转凉,自然界由绿树浓荫变为黄叶飘零。“收而勿害”意即秋天里气候转凉,物候转收,这是正常现象,只要不是太过,也就不会损害正常物化,影响以后的再生长。

(21)藏而勿抑

“藏”,指闭藏;“抑”,指压抑。“藏而勿抑”,即闭藏是冬天里的正常现象,只要不是太过,也不会损害正常物化,压抑以后的再生长。以上“生而勿杀,长而勿罚,化而勿制,收而勿害,藏而勿抑”几句是对上述五运平气之年的总结。意即所谓“平气”,也就是各年中的生长化收藏等物化现象正常良好。

【述评】

本节介绍了五运平气之年各个具体年份中气候及物候的一般变化及正常表现,以及其与动植物的生长,人体有关脏器的相应关系从上述所介绍的具体内容来看,可以说完是根据自然气候特点,动植物的生长情况,自然景象的客观表现加以描述和总结,非常朴实。

【串讲】

五气运行即五行,按木、火、土、金、水;生、长、化、收、藏的顺序,循环运动变化,是永不歇止的圆远动。隔行相克,紧挨相生,有生就有克,有克就有生,这种生克制化的关系正常就是平气。反之,五行当中任何一行出现反常,则整个的五行运动都会混乱。

具体而言,木气主生,但生不能太过,太过反而不能正常以生,必须有金气来制约它,但也不能制约太过,太过则生气被杀,所以“生而勿杀”才是平气。火气主长,但长不能太过,太过反而不能正常以长,必须有水气来制约它,但也不能制约太过,太过则长气被削罚而不起作用,所以“长而勿罚”才是平气。土气主化,但化不能太过,太过反而不能正常以化,必须有木气来制约它,但也不能制约太过,太过则化气被制不起作用,所以“化而勿制”才是平气。金气主收,但收不能太过,太过反而不能正常以收,必须有火气来制约它,但也不能制约太过,太过则收气受害不起作用,所以“收而勿害”才是平气。水气主藏,但藏不能太过,太过反而不能正常以藏,必须有土气来制约它,但也不能制约太过,太过则藏气受抑不起作用,所以“藏而勿抑”才是平气。

临证意义

第一,阴阳盛衰,是通过五行生克制化之理来体现的。首先应知道什么是五脏平气,是怎样与自然界的五行相通应的,才能鉴别什么是太过不及的反常气化及五脏病变。这就是中医的特点之一,即天人合一观念的指导作用。

第二,辨证论治,必须全面而又有重点地分析,找出主要病因病位及性质,又要以病变发展的观点进行审察病机有无改变,因为一脏有病,五脏以五行生克的形式会起连锁反应,也即前面说的,五行当中任何一行出现反常,则整个的五行运动都会混乱。所以不能拘泥于一脏一腑的局部病变而论治。如《金匮要略》所说:“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脾受伤了,随着病情的发展,就可能累及肾水、心火,肺金,肝木。当细心诊察之。这也就是中医的特点之二,即辨证论治多以五行生克制化来说理。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第五篇之《五常政大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