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2-6-7以毒攻毒法治疗皮肤病

2022-06-07

以毒攻毒法力专效宏、斩草除根的特殊功效,决定了它在临床的独特地位。

而其作用面窄,注意事项特多,又决定了其使用严重受限的临床境遇。这种地位独特和受限境遇间的巨大差异,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研究空间。

以毒攻毒法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治法,其始初是受“以类求其类”的哲学思想启发而提出的。

故东汉王充在其《论衡》言毒篇中有“以类治之也,夫治风用风,治热用热,治边用密丹”的提法。

而“以毒攻毒”一词,在魏晋南北朝时即以同义词“以毒除毒”出现在书面上。

如当时翻译佛经《乐璎珞庄严方便品经》时,翻译家们就有“犹为蛇所螫,以毒灭于毒。欲瞋亦复尔,亦以毒除毒,如人为火烧,还以火炙除”的译句,这里的“以毒除毒”,就是后世医家们采用的临床治疗大法之一的“以毒攻毒”法。

以毒攻毒指采用有毒的药物(临床多集中数味毒性较强的药物于一方),以药之毒攻病之毒的治疗方法。

它在对一些毒病、大病、危病、重病、难病和顽证的治疗中,有着无可取代的作用。

然而,近年来中药中毒屡有报道,中药毒性作用不仅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甚至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以致对本身有一定毒性的中药的应用日益减少,年轻一代的中医更将之视为鸩酒,不敢稍做尝试。

因而说以毒攻毒法有被湮没的危险,似乎并非危言耸听。

其实,中药有毒不是什么新“发现”,因为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根据药物的性能和毒性的强弱,将365种药分为大毒、常毒、小毒和无毒几种类别。

而仲景在《伤寒论》所出113方中,含有毒药物者竟有54方。

共用有毒药品14味,即甘遂、大戟、芫花、吴茱萸、蜀漆、商陆、杏仁、巴豆、水蛭、虻虫、铅丹、附子、半夏、瓜蒂。

可见,临床用药是不避“毒”的。而现在我们所需了解和掌握的,是随着药理研究的深入,不仅对已知有毒药品的致毒机理有了新的认识,而且发现了一些原被认为无毒之品系有毒药物。

目前已发现能够致死的中药达20多种。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对已知有毒药物,遵循新研究发现所提出的标准进行运用,并对新发现的有毒药物在应用时加倍警惕。

与此同时,将当代有关中药毒性的研究成果用以匡正、规范和完善经典的“以毒攻毒”法,而不是仅停留于知道哪些药含有毒成分、哪些药可致脏器损伤,并因此而因噎废食地放弃使用。

不仅如此,我们对以毒攻毒法的研究还需要深入进行。

它不仅不应仅停留于对“有毒药”的研究,甚至不应仅停留在这一治法内的研究,而应当借鉴、采撷和吸纳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帮助理解这一治法的机理内核。

以毒攻毒法是通过使用毒性药物刺激体内潜能,激活非毒性药物无法激活的、我们尚未明了的特异性抗病功能,从而发挥治疗作用的一种特殊治法。

然而,以毒攻毒法毕竟是一种有着许多使用特殊要求的治法,临床当怎样掌握其具体用法呢?

对此,总结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只要掌握好以下几点,就能既取得满意疗效,又可避免中毒现象的发生。

1.认准适应证,是防止滥用的关键。以毒攻毒法,一般用于以“毒邪”为突出征象,而其他治法又无效的顽证、重证,切不可随意扩大应用范围。

2.严格掌握剂量是防止中毒的关键。一般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教材为准,需增加治疗剂量时,应从小量开始,每次稍做递增。

但应严密观察,并高度警惕蓄积中毒。另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毒性药品的治疗量和中毒量常常是相近的,且其敏感程度又可因人而异。

临床如何掌握其有效而又不中毒的剂量呢?

古人提出了“若药弗暝眩,厥疾弗瘳”的观察指标,意即以药到病所、发挥作用为度。

3.严格炮制和谨遵特殊要求。许多药物通过炮制可使化学成分发生改变,从而使毒性大减。

炮制需按要求,未达火候,达不到减毒目的;炮制过度,则会减弱甚至丧失药效。有的药品用时有特殊要求,如雄黄不能见火,见火则生剧毒,须绝对遵守。

4.中病即止,并掌握好禁忌证。以毒攻毒法类似“冲击疗法”,不可久用。《黄帝内经》有“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和“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的明训。

因此,临床一见毒势已败,即不可再用,宜转用他法善后。

此外,孕妇禁用,气血衰弱及肝肾功能差者不宜使用。

病情确需者,宜通过调治后相机使用。少儿脏腑娇嫩,成而未充,一般不宜使用。

5.掌握配伍。

以毒攻毒法的方剂配伍多有特殊要求,如升麻鳖甲汤用花椒,看似难以理解,实际是为了减轻方中雄黄的毒性作用。经验证明,临床用该方若不用花椒,则可能发生恶心、头昏等反应。

由于肾脏是排泄有毒物质的重要器官,加上许多药品对肾脏有毒害作用,因此,通利小便药物的配合使用有其特殊意义。

庄子曾以“得之以生,失之以死;得之以死,失之以生”的高度概括的语言,指出了药物既能治病又能杀生的“双刃剑”作用。

而我们只要严格按照以上五点要求,就能在救治疑难病时,看到以毒攻毒法所发挥的“得之以生,失之以死”的无可取代的治疗作用。

淋巴瘤伴皮疹瘙痒

张某,男,69岁。发现淋巴瘤5个月。在某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期间,多次化疗后,患者全身泛发痒疹,住院医生以大剂量强的松控制,而一停药即发作如故。延请中医治疗,处以消风散加味等多方治疗,症状也初时似感略减,而再服无效。

不仅如此,病情发展至全身玫瑰疹融合成片,奇痒难耐,抓破皮肤仍不能止。

主治医生高度怀疑其癌症发生皮肤转移,请皮肤科等多科医生会诊,在做皮肤活检无转移发现后,仍以大剂量地塞米松和强的松治疗。强的松的剂量即使用至50mg,症状仍不见分毫减缓。

医生明确告知,已无计可施。患者无法忍受,见其全身玫瑰疹融合成片,且已呈暗红,抓痕累累,面色苍白无华,神疲而烦躁,发热(体温一直在38.5℃左右),颈部淋巴结肿大,脉细数,苔黄厚。诊为癌毒为患,耗血生风。处以:

水牛角30g,生地黄30g,蟾酥皮10g,蜂房10g,黄药子10g,乌梢蛇10g,乌梅10g,北五味10g,赤芍10g,牡丹皮10g,紫草30g,茜草10g,旱莲草30g,炙甘草10g,山慈菇10g,蜈蚣3g。水煎,日1剂。

服完3剂,不仅疹退痒止,尤其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患者长期的发热和肿大之淋巴结也随之消退。

而这样的情况,过去只有在接受化疗的那几天才会出现。

该患将上方视为珍宝,在后来再去原医院住院化疗过程中,皮疹瘙痒又作,随即自行购上方,服用后立即收到痒止,且不再起新疹的效果,连续服用5剂,痒疹即全消失。

不仅如此,患者同病室另一病人,也出现类似情况,在主管医生处理无效后,患者将本处方给予他,该病人服药3剂后,也收到了疹退痒止的良好效果。

这例病人的皮疹与奇痒,显然是因为癌毒复加化疗之药毒所引起的。

因此,前医采用治瘾疹常法治疗,当然无效。其疹因毒起,痒由疹生。

而其长期不退之热,也因毒邪蕴郁,其皮下肿块(淋巴结肿大),则由毒邪盘聚、结滞成形所致。

可见,病虽顽恶,而只要抓住一个“毒”字,则诸症均可迎刃而解。“毒”,在病因学里,是一种致病力极强的邪气。

在症状诊断学里,多呈烈性态、顽固态、急重态和难治态表现。

而其发病特点,则每多与它邪相兼或结合为患。

举凡风寒暑湿热燥火等任何一种邪气,毒邪均可与之相胶结。

因而,“毒”之为患,临床既屡见不鲜,又较难取效。

而以毒攻毒法,就是古代医家面对这种情况时所创立的一种有效治法。

本方集中了蟾酥皮、蜂房、山慈菇、蜈蚣等多味有毒药品,合而形成较强的以毒攻毒药力。

在药品选用上,也深究“毒”药的效用和整体的配伍。

如蟾酥是毒力甚强之药,但选用的是取过了蟾酥之干尸皮,既避免了蟾酥剧毒,又能发挥其拔风火热毒之邪的“去毒如神”的效果。

蜂房既抗肿瘤,又攻毒祛风,且可止痒。山慈菇抗肿瘤,泻热散结解毒,而又能直接治疗瘾疹恶疮。

蜈蚣解毒散结,而其长于通络之力,又可对本患因“毒”而致的“结”起到特殊的治疗作用。

这组毒力不算峻烈而均准确针对癌毒的药物,集中在一起时,则可发挥较强的“攻毒”作用。

而将之配入大剂凉血解毒、护阴酸缓的药物中,不仅可制其毒,且可收到标本兼治、攻而带调的效果。

1、包容别人的人,也容易包容自己,

挑剔别人的人,也容易挑剔自己,

前者更轻松,光看着就很轻松,做前者吧。

2、最顶级的自律就是:

从来不拆穿但是会远离,不动声色的淘汰你。

成年人的世界里只做选择,从不教育,你有你的立场,那我有我的底线。

3、我觉得要从现在开始不断的给自己输入这样的概念:

除了你自己,其他任何东西都是空的,都是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割舍的,只有你的身体、头脑和能力才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

不一定要一下形成,可以慢慢培养这种意识。

这样有利于你摒弃所有不利的会拖累你的情感情绪【当然好的要保留】,非常有利于闯荡江湖。

4、高价值的人从来都是泾渭分明的。

平时非常好相处,没有任何架子,是能带给别人放松感的人。

只要没侵犯到他们的底线,就一切好说,服软示弱都很容易。

不会梗着脖子非要争个输赢,更不要对方次次低头来证明自己是高位者。

但在原则问题上,没有任何侥幸心理或贪念。

一旦对方犯了错,就算他身上还有闪光点也绝不留恋,这种气度让人尊重且敬畏。

你可能感兴趣的:(3022-6-7以毒攻毒法治疗皮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