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抱怨,为啥我的孩子总是不听话,那么我想试问各位家长,你是否尽心陪伴过孩子呢?其实,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
父母和孩子,从来都是一种相互成全的状态。孩子的爱,可以治愈父母生活的苦,给到父母最柔软、最温情的力量。同样,父母的爱与陪伴,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营养液。
耶鲁大学对孩子成长的黄金时期,曾进行了长达40余年的研究。发现孩子成长中的每一阶段,都有独一无二的特色,比如:
3岁是培养创造力的一年,可以多鼓励孩子绘画、编故事、玩彩泥、做手工;
5岁是亲子关系最亲昵融洽的一年,孩子格外喜欢父母的陪伴与赞美;
6岁是孩子内心开始出现矛盾,开始叛逆的一年,父母需要给孩子更多的耐心……
父母如果能抓住每个重要的时期,给到孩子足够的陪伴,孩子将来一定,非常优秀。
我的外甥女婷婷,就是一个从小被爸妈用“陪伴的爱”滋养大的姑娘。有一段时间,姐姐姐夫都特别忙,没时间陪贝贝,婷婷晚上一个人无聊,便养成了每天盯着电视看的坏习惯,学习也不认真。
后来,姐姐姐夫意识到事态的严重,不管多忙,都会留一个人陪孩子。
晚上,他们在书房看书时,婷婷就读自己的童书。周末的时候,姐姐姐夫就会带着婷婷去跑步锻炼身体;去逛书店、学绘画,学习了技能的同时,也享受着美好的亲子时光。
姐姐每次参加家长会,其他家长都会夸婷婷成绩好又懂事,向姐姐讨要育儿经。姐姐说,没有什么特别的育儿经,不过是多花了点时间陪在她成长了。所以说,优秀的孩子,都是“陪”出来的,这句话说得一点也没错。
当你在孩子身上,倾注了陪伴、耐心、爱护,孩子自然就会回报给你一个像星星一样明亮的自己。
曾与朋友讨论到陪伴孩子的问题,有不少朋友会抱怨说,自己的工作太忙,实在是腾不出时间来陪伴孩子。但是,忙,真的可以成为缺席孩子成长的理由吗?我想,或许不是的。
前段时间,一个男孩与爸爸之间互动的几百张纸条感动了无数人。
11岁的浩宇,正读六年级。爸爸是一名高中班主任,每天工作繁重,出门时,儿子还未起床,回家时,儿子已经熟睡,很少有时间可以陪伴儿子。
儿子总是见不到父亲,心里有很多话想与父亲说,而作为老师的父亲,也深知“陪伴“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于是,父子二人开始了“纸条传情”。浩宇每天把自己想说的心里话,高兴的不高兴的,新鲜的有趣的,甚至自己不会做的数学题,都写在小纸条上,贴在门口或者留在茶几上。
晚上爸爸回了家,仔细看着儿子的留言,然后认真地回复。几张薄薄的纸片,串起了两人的父子情。
虽然爸爸不能常常陪伴浩宇,但他的学习生活中的开心、烦恼、疑惑、迷茫,作为父亲的他都能参与其中。
在这样的交流中,浩宇也渐渐成熟,健康成长。对于大多数父母来说,都需要兼顾家庭和工作,
忙,是生活的常态。但是,有远见的父母,会明白如何利用好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和碎片时间,多关注孩子生活的点点滴滴,用更温暖、有效的方式去沟通。
特别喜欢一位女作家曾提出的一个概念:父母和事物一样,都有“有效期”,孩子是上天赐予父母最珍贵的礼物,一旦你不珍惜,错过了这个有效期,老天爷就会把这份甜蜜的礼物收回。
所以,在“父母”这个角色还有效的时间里,一定要给他们最用心的陪伴。
好了,今天的兴智晚听就到这里啦,如果你觉得文章对你有帮助的话,欢迎推荐给身边的朋友,您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进行留言,分享你和孩子间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