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感悟(四)

图片发自App

这次督导课模拟求助者的学员是个二十多岁的小姑娘,她讲述了两件事情。一件事最近工作上压力很大,工作状态不好,对自己不满意;第二件事情是和好朋友合伙开了一个服装店,经营了三年,现在亏损两万多,不想再做这份生意,但朋友不同意关店,这件事也让她很心烦。

通过其他几位学员逐一“咨询”,一些基础资料被逐渐给带出来。

工作方面:工作是父母给安排的,不是自己想要的,从一开始对工作就是抵触的,不想上班。上班几年后请长假和朋友合伙开店,某种程度上也是为给不上班找个正当的理由。目前工作方面对自己的不满意是感觉自己不努力,有点懒惰,如果自己好好学、好好做会比现在要好。另外和科室负责人直接的关系处理不好,也是让她心烦的一个原因。

生意方面:当初开这个店还是因为不想上班,想让父母知道不上班是因为我有其他事情做,某种程度上也是想通过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店开了一段时间自己又重新上班,工作后挺忙碌力不从心,店里的生意很少打理,合伙的朋友也有正式工作,真正把心思用在经营店铺上的时间也不多,店内的运行一直靠她自己雇来的她很信任的营业员在经营。店开了三年多,现在是亏损状态,她不想再继续这么赔下去,想关店,但朋友不想关,也不想让她退出,朋友的理由是店里有些事得有个商量的伴儿。如果生意继续做下去,她又看不到希望。令她纠结的是,她没法下定决心和朋友正式来谈这件事,一方面觉得如果摊开来和朋友说,肯定就要涉及钱的问题,这样会伤两个人的感情;另一方面,目前的店员是自己招来的,几年下来关系很好,也很有感情,本来想着能把这个事情做好,让大家都从中受益,现在事情没做好,浪费店员几年的时间,感觉对她很愧疚。

当轮到我来“咨询”时候,我先用内容反应来把她描述的两件事情陈述出来,然后问她重点想谈哪件事情,她说生意上的事情是最近比较困扰她的事情,想重点谈谈这件事情。从她的描述和其他学员和她谈话过程带出的信息,我感受到她有几方面的情绪:

担忧:一方面担忧如果和朋友摊开来谈不合作的事情,就会伤感情,担心她们两个多年的给破坏掉了。

无奈:这件事不干吧,缺乏一个合适的理由,继续干下去又没有一个很清晰的目标。

挫败:课堂感悟(四)一开始开这个店应该是想象一片美好,甚至想从中干出一番大事业,事实却是这样的结果,让她有很深的挫败感。还有自己在叙述过程中也提到过,在其他事情上都挺聪明,但这件事让她没有得到成就感。

歉疚:一方面对店员的歉疚,这三年没让店员有个好的发展,让她很是歉疚;另一方面,服装店发房子是朋友自己家的,这些年她们没有交过房租和水电费,生意也没做好,为此朋友也没少被自己妈妈抱怨,对朋友她也有歉疚。

委屈:她对朋友十分信任,店里算账的事她从来不参与,挣赔都是朋友算出来的,即使现在是赔钱的状态,她对朋友也没有丝毫怀疑。

无助:这件事让她很纠结,但是无人能理解她,无人能帮她出主意、想办法,当和周围朋友谈起这件事的时候,朋友们会说:不想干,就不干呗!其实,她想找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无奈无人能给她。父母当初不同意开这个店,现在挣与赔、做与不做都不想和父母提起。没有社会支持系统,孤单无助。

反思:当初对朋友寄予希望太高,决定开店时就和朋友说她有可能以后还会回单位上班,朋友告诉她该上班回去上班。事实是她上班后没精力打理店内的声音,朋友也没有投入太多的精力。后悔自己如果对店里的事上心点儿,多操点心也许情况就会好很多。

图片发自App

模拟咨询互动练习结束,两位老师来总结点评:

在几位学员的“咨询”中有的用到积极关注、有的用到自我暴露、有的用到澄清等技术,这些都是做的很好的部分。

但不足的是:提问过多,有些问题问的不清晰;共情不足,当“求助者”说到委屈的时候,“咨询师”没有捕捉到对方微妙的情绪变化继续往下挖,不知不觉又绕走了。当一位男学员被“求助者”投射为大哥哥,愿意向他倾诉的时候,这是很好的让对方释放情绪的机会,此时,应抓住机会让对方把隐藏的情绪释放出来。

在此处老师补充了两个概念,互补性移情和一致性移情。

互补性移情:是指咨询师的反移情体现了来访者在客体关系中,他的客体(他的对象)的一些内心感受、情感波动。
一致性反移情:咨询师的情感的感受可能跟来访者的感受是比较一致的。

对于这两个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有待以后在练习中好好来细细体会。

关于大家和“求助者”共情不足的问题,赵老师这样解释:

在咨询过程中,“求助者”自我解释太多,理性思维比较多,感性思维容易被带跑。发现一个问题,自己很快就找到一个合理化的解释,把自己给“说服”了,这时候就错失了探索内在感受的机会,别人也不容易来触碰到她的内心。

针对“求助者”的问题老师来带领她探索,给我们一次临场观摩的机会

亚丽老师的方法像抽丝剥茧似的,一点点顺着“求助者”的感受往下追,从一开始问有没有悔不当初的感觉开始,追到最后“求助者”的情绪感受是———不舍。问的过程当中“求助者”又说出一个信息,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工作忙,把她送回老家由爷爷、奶奶抚养。

此时,老师开始调频:

从以上咨询中很明显看到“求助者”是个十分重感情的人,陷在关系中无法解脱。当一个人为情所困、被情结驱动,是没有办法去处理事情的,只有情结处理掉了,情绪升发了,智慧才能出来,才能心平气和坐下来说事。从中也能看出“求助者”有丧失感,害怕失去关系。这与小时候和父母分离有很大关系,她的内在有被抛弃、缺乏安全感的感受,害怕失去好朋友、失去建立起深厚友谊的店员。同时,也有顺从和依赖的表现,内心想依赖于这种关系,不想让关系受损。老师建议回去找自己当时的情绪点,释放那些情绪,有必要可以做一对一的个案咨询。

赵老师调频:

“求助者”在叙述的过程中多次提到自己懒、不努力。遇到这样的情况顺着她自己的说法往下去挖,为什么不想去努力?往下深挖去发现对方的模式,从模式上往下追,带出对方的情绪。

根据“求助者”叙述她的成长经历,她内在有被包办、被控制的的感受,想摆脱又摆脱不了,于是采用回避的模式。当初父母给自己安排工作,这份工作是自己不想要的,所以在工作上一有情绪就容易回家发火,其实内在是一种攻击和抱怨。因为不想面对工作,所以和朋友开店,通过开店,找一件事情来回避不想到单位上班这件事,其实新找的事情也并非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这件事只是一个替代品。因为不喜欢,所以不努力。

这里是“救助者”需要成长的地方,找到自己的自主性,摆脱这种心理上的依赖关系,让自己真正独立起来,敢于面对自己的事情,对自己的事情负起责任。

学员们之间的练习就像在打磨一颗颗珠子,最后经过两位老师的巧手把它穿成珠串。一次课堂就是一次很好的实战演练,感恩各位伙伴的敞开。

你可能感兴趣的:(课堂感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