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六章婴儿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读书笔记一:社会能力形成的根源2

     

      社会性参照:感受别人所感觉到的

        当我们处于不确定的情境当中。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有时候会转过头去看看别人是如何反应的。这种对别人的依赖,也就是社会性参照,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反应是合适的。

        社会性参照是有意地搜寻他人的情感信息,以帮助解释不确定环境和事件的含义。我们使用社会性参照去澄清情境的意义,减少我们对于正在发生事情的不确定性。

        社会性参照最早出现在婴儿大约8—9个月的时候,它是相当复杂的社会性能力,凭借着利用诸如面部表情这样的线索,婴儿不仅需要社会性参照来理解其他人行为的意义,而且还能够理解在特定情境下这些行为的意义。

      社会性参照的两种解释。尽管社会性参照明显在生命的早期便已经出现,研究者们仍不太清楚它是如何运作的。从一方面来说,有可能是观察某人面部表情时会引发这种表情所表征的情绪。也就是说,一个观察到某人看起来有些悲伤的婴儿,可能她自己也会变得悲伤,而且其行为也可能受到影响:而另一方面,可能仅仅观察到他人的面部表情就能够提供信息。在这种情况下,婴儿不需要体验他人的面部表情所表征的特定情绪,她只要把这种表情当做引导自己行为的数据即可。

        目前仍然不知道哪一种说法是对的。研究者们所确知的是当情境是不确定、模糊的时候,社会性参照最有可能发生(模仿?父母怎么做婴儿的社会性参照?)。而且对于那些已经长大到能够运用社会性参照的婴儿,如果他们接受到来自看护人彼此冲突的非言语信息,就会变得十分不安。比如说,如果妈妈的面部表情显得对儿子敲打牛奶上的卡通图案感到恼怒,然而祖母却认为这个举动很可爱并露出了微笑,这个孩子便收到了互相矛盾的信息。对于一个婴儿而言,如此混杂的信息将会是一个真正的应激来源(如果这种生活中的情况出现,作为婴儿他的心理过程是怎样的?妈妈如何应对?)。

        自我的发展:婴儿知道他们自己是谁吗?

        你可能有过这样的经验,你看了一眼镜中的自己,然后发现有一束头发竟然不是那么整齐。你会试着把它们梳理一下,你的反应显示你在意的不仅仅是你外表看起来如何,它意味着你有一种自我感,知道自己是一个他人会有所反应的独立的社会性个体,你以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来展现你自己。

        然而,我们并不是天生就知道自己是独立于他人以及有个更大的世界存在。很小的婴儿并没有感觉到他们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不会认出相片或镜中的自己。然而,自我觉知即关于自我的知识,大约在12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发展(?)。研究者们是通过实验技术了解到这点的。人们在婴儿的鼻子上偷偷地抹上一个红点,然后让他坐在镜子前面,如果婴儿触碰她们的鼻子或试着抹掉这个红点,他们至少有一些身体特征的知识。研究者认为自我觉知是婴儿理解自己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过程。婴儿17——25个月大的时候,开始明白自己的能力,同时意识到自己缺乏去执行一些困难任务的能力,并为此感到难过(自主对羞愧怀疑)。

        大多数婴儿在18—24个月大时发展出对他们自己身体特征和能力的觉知(这个时期婴儿用哪些行为表现,语言表现?用“我”表达?),了解他们的外表是相对稳定的,尽管这种觉知能够延伸到什么程度并不清楚。在这一阶段,婴儿不仅对自己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而且开始理解心理是如何运作的——即“心理理论”。

        心理理论:婴儿对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心理生活的看法(通过他人怎么对自己产生的一种心理建构?)。

        心理理论即关于心理如何运作,以及他是如何影响行为的知识和信念。儿童使用心理理论来解释别人是如何进行思考的(比如:妈妈带孩子去到超市,孩子买玩具,不给买就哭,一直哭,他的行为会影响其他人?妈妈不同意孩子吃糖,孩子去屋里找奶奶要糖吃?)。

        婴儿期理解意图和因果的能力有所发展。他们开始理解,相对于非生命物体的行为,他人的行为是有意义的,用来完成一些特定的目标(婴儿的理解能力发展,会如何影响婴儿的行为?)。

        婴儿心理活动感逐渐增强的另一个证据是,两岁的婴儿开始表现出共情的能力。共情是对应于另一个人感受的一种情绪反应。在24个月大的时候,婴儿有时会去安慰或关心别人。要做到这一点,他们需要知道别人的情绪状态(当看护者情绪不稳时,婴儿会出现什么行为呢?)。

        在2岁左右,婴儿开始在假装游戏及愚弄别人时使用欺骗。进行“假装”和使用谎言的儿童已经知道他人拥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信念——而这种信念是可以被操控的。心理理论帮助婴儿了解他人的行为,同时也影响着他们自己的行为。

     

你可能感兴趣的:(《发展心理学》第六章婴儿期的社会性和人格发展读书笔记一:社会能力形成的根源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