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知了猴(二)

小时候,抓知了猴,因为吃的因素占了很大的比例,那个时候能填饱肚子是第一位的。童年记忆里这项活动没有带给我多少的快乐。

现在抓知了猴最先的功能是哄孩子开心,更多的是休闲娱乐的因素。让孩子切实感受蝉鸣的声音就在自己手里发生了。一项抓知了猴的活动承载了许多许多的内容。


孩子抓到知了猴的心情,也像是中奖一样。包括周边的人也跟着一起兴奋。孩子参加这项活动很嗨,有提神其醒脑的作用。往往一天的烦恼不快迅速烟消云散。

孩子小的时候抓知了猴,总想看到它是怎么脱壳的?记得有一次熬到夜间12点多,知了猴背部中间刚裂了一点缝,兴奋之余,困的实在是睁不开眼睛,我苦苦劝说还是上床睡一会儿,过一会儿它脱的差不多时候我会喊你的。躺下以后,孩子睡着了,我也睡着了。睡醒过来的时候,知了猴早就出完了。早起一看,有点剁足摧胸的意思,不过安慰说,下一次还可以看,下一次一定能看到。但是这好几年了,抓知了猴的必修课都做的可以,但是坚持看它什么时候蜕变,一次也没实现,到现在也是一个遗憾。不过每一次早晨,我们都把脱壳的知了,拿到外边,放飞,让它们回归大自然。之后,就像完成了某项重大的任务,也是非常兴奋的。

下来的环节,我认为是比抓知了猴更重要的。孩子借着这个机会也涨了许多知识,蝉就是夏天的虫,它的生命周期也就几十天,它一般是雄蝉鸣叫的,我们叫它灵子,也就是给我们奏响优美音乐的。雌性的蝉不叫,我们就叫他哑巴,他们就是乱竽充数的。还有个头大小,好几个种类,更有从蝉叫的声音上,也能分类,特别是有一种叫起来发声,一口一个“”福得”“”福得”,乜因此得名“”福得”知了。它们是用翅膀来发音的,是没有嗓子的,不像我们的人类。这些不知道交流了多少次。

再有就是背诵,《蝉》(唐)虞世南的这首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愉快的环境下,记忆也很深刻,经常是随口而说。还有就是成语金蝉脱壳,螳螂捕蝉,麻雀在后。这些都是寓教于乐。

抓知了猴,这个必修课很可能我们还会继续坚持下去,而且随着孩子的长大,

知识面可能更宽广,以禅为突破口的生物知识,文学知识以及其他方面知识可能增长的会更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抓知了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