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到《双子杀手》,李安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

李安作为全世界最知名的华人导演,两度获得奥斯卡。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开始,李安导演的电影重心似乎发生了改变。

同时也引来各路媒介的关注,有支持的,有批评的。

但李安似乎不太在意外界的言论,而是始终如一的坚持自己的电影之路。

如果《少年》是一部技术探新的试验品,那《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双子杀手》则完完全全是技术创新的电影。


李安在两部电影中实现了新技术的突破和影像美学观念的变迁。

无数伟大的导演认为,电影的创新和未来等于——空间。

希区柯克在创作电影的时候,从来都是去生活中发现空间。

然后再写剧本,最后拍摄,事实证明,空间的确是电影的未来。

但李安导演除了在空间上的创新,他似乎更着重于技术的开发。

把技术和艺术完美融合,是每一个导演的梦想,斯皮尔伯格、诺兰大神等。

无一例外都在技术和艺术之间找平衡点,单从票房和口碑上来看,诺兰应该是最大赢家。


两部影片的失利,并不能否认影片存在价值和意义。

前卫的cg特效、120帧、4k和3d技术,被李安用技术的方式呈现给观众。

《比利·林恩》在上映的时候,全中国没有超过十家影院能播放120帧的电影。

这也让很多观众根本没有真正体验到什么是120帧,它有什么魅力。

技术能让观众进入一种完全沉浸式的电影体验。

这就是李安追求的电影未来——沉浸式观影。

电影院之所以能生存,是它拥有一套完整的技术器材。

大屏幕、环绕音响效果,这些都是在家里无法满足的条件。

电影院要想一直生存下去,就必须得创新一些电视或电脑代替不了的科技。


李安在近30年的创作生涯中,一直关注人类伦理和反思与和解的主题。

在《推手》、《饮食男女》等早期影片中,几乎看不到高科技的存在。

从《少年派》开始,一向对电影高科技不感冒的李安,首次尝试cg特效和3d技术。

从此开启了他用技术辅助表现艺术的创作旅程。

《比利》首次使用高帧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使用120帧的导演。

《双子杀手》是电影高技术的集大成之作,用最前沿的cg技术与120帧速率。

4k分辨率以及3d视觉效果相互结合,使影片呈现出奇观化的视觉效果和沉浸式的观影体验。


何为沉浸式体验?

《少年派》和《双子杀手》,李安用全新技术向观众展现了视觉的革新。

影像的分辨率提升,曾经的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的拓展以及高帧率的画面。

革新了画面的定义和观众对电影的审美趣味,让观众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加强了沉浸感。

“沉浸”是对电影的一种审美体验,也是观影体验。

当一部电影或其他艺术作品被创作出来,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全完投入到艺术作品营造的虚拟世界,甚至分辨不出真实和虚拟。

电影诞生以来,经历了无声、有声、黑白、彩色、2d、3d的技术发展过程。

这不仅仅是电影技术的革新,更是无数电影人一直在探索沉浸式观影的过程。

沉浸式的观影力求观众打破和银幕的隔阂,身历其境在电影创造的世界中。


《少年派》没有高帧和4k技术,但是李安使用了3d技术和创新的摄影角度。

最后的成片不负众望,不但赢得奥斯卡,在票房上也成为大赢家。

3d电影的原理来自人类两眼间5厘米间距所造成的双视角应用“偏光原理”。

摄影机是人类眼睛的延伸,在电影中导演拍什么,就决定了观众能看到什么。

摄影师用各种不同角度的拍摄,能产生不同的视觉体验。

因此,3d技术和创新的摄影角度,成为《少年派》成功的关键因素。


影片中少年派和家人一同乘船去往北美洲。

中途经历了海上风暴,这个场景让观众体验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灾难。

当船只在海浪中摇摆,摄影机模仿摇摆的人物,用不同的倾斜角度营造恶劣的环境。

这就是创新或非常规的角色带来的视觉体验。

加上3d的真实感,观众就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最后船上只剩下派一人,但他没想到的是还有一只老虎。

派和老虎一同被困在小船上,再一次经历了暴风雨。

这次没有选择摇摆拍摄,而是俯瞰和水底仰视晃动镜头。

3d立体的影像仿佛观众就在此情境中,和他们一同经历海中风暴。


2k电影的分辨率不如3d画面的层级丰富。

2k影像面对摇镜头的时候,常常会让观众丢失信息,甚至产生头晕。

《谍影重重5》上映期间,就有很多观众表示,摇晃的镜头让人头晕目眩。

因此,3d+120帧+4k的结合,让电影的画面信息传递更加明确清晰。

技术是打造沉浸式观影的基础条件。

《比利·林恩》和《双子杀手》证明了这一点。


《比利·林恩》中,最让人影像深刻的,要属它最具有视觉震撼的近身搏斗。

队友被敌人制服时,没有采用通常类型片的小景别和快速剪辑来营造紧张感。

而是使用缓慢的剪辑和大景别的长镜头表现营救氛围。

画面后景中可以清晰看见战斗的人物。

林恩和一名恐怖分子肉搏,极其真实,恐怖分子死后。

特写镜头的运用,让观众和林恩一同注视着他惊恐的表情。

这样的真实感被120帧技术无限放大,让戏份更有感染力。


《双子杀手》除了惊险刺激的摩托车大战,还有结尾的一场戏。

车被导弹击中爆炸,火焰仿佛就在观众面前燃烧一样。

在超市中,外面有无数支枪对着超市扫射,主人公只能匍匐前进。

这个场景高速摄影把人物动作和杂物喷溅的镜头放慢,如此丰富的细节信息传递给观众。

这种沉浸式的观影体验非同一般。


奇观影像的创造:

全世界的观众都被好莱坞惯坏了,越来越多的视觉奇观出现在大荧幕上。

特别近几年的超英系列,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一直到《神奇女侠》。

近乎把炫技特效运用到了极致,也难怪现在超英要大换血,换一拨新人。

如今奇观影视的场面不再作为叙事的功能,而是成为具有独立价值的视觉享受。

电影营造的视觉享受是其他艺术不能做到的,但观众越来越追求陌生的视觉奇观。

新鲜的视听语言、独特的空间影像,都是创作视觉奇观的重要因素。

场面奇观的创作和陌生的视听语言相辅相成,形成了李安电影的创新变化。


《少年派》有无数奇特的场景展现。

海洋中的无人岛、岛上的动物、夜晚的淡水、食人花等,构建了一个奇观景象的小岛。

除此之外,影片大量的篇幅背景放在海洋中,阴霾的气候、晴空万里的气候、暴雨的气候。

从小我们就知道,地球百分之七十为海洋,这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被李安导演用技术手段模拟出来,并用大量的篇幅进行描写刻画。

这就是对奇观景象的尝试和探索。


《少年派》的海上场景是在棚内拍摄完成的。

制作团队为了海上场景,专门设计搭建了水箱摄影棚。

整个摄影棚长75米,宽30米,深3米,水中有人工造浪的机器。

水池能制作的海浪高达6英尺,不得不佩服好莱坞的工业体系。


《比利·林恩》高潮部分也是影片的奇观景象。

橄榄球场,盛大的开幕式,影片不断的切回伊拉克战场。

中东的地域特色景观让观众满足了猎奇的心理。

《双子杀手》中哥伦比亚的小城卡塔赫纳。

曾经是西班牙殖民地的港口城市,具有非常独特的地域文化和奇观景象。

这种视觉陌生感和《少年派》的孤岛、《比利·林恩》的沙漠地区。

共同形成了李安独有的视觉画面风格。


李安导演对技术的探新源于他对视觉的追求和创新。

在三部影片中呈现了一种超越观众观影经验的视觉影像。

通过空间、动作、反模式的视听语言,带给观众一种全新的电影体验。

对于李安来说,技术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电影的表达才是核心,一贯以来,他的电影对伦理反思和情感和解是终极命题。

技术只是工具,它帮助李安表达电影艺术,用影像的力量为电影加入人文的精神内涵。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到《双子杀手》,李安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