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看老”理论成立,一部纪录片道出残酷真相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随着社会的进步,孩子越来越聪慧,“三岁看到老”已经浸透在生活的很多方面。

日本有一个电影叫做《人生七年》,这是一部真人记录片,从孩子出生节目挑选了13个来自不同环境、不同家庭的小孩,每七年作一次回访,观察他们各自随着年龄的增长、追踪他们的经历,成长和变化。

1992年的直树他的父母都是职员,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钓鱼选手。14岁的他也想成为大学生成为一名检察官。然后随着课业的复杂,他最终成为了一名咖啡店职员,如今的他只想好好规划这份职业,成为一名优秀的店长。


相比于梦想多变的直树,稻农出生的健太梦想更接地气:接父母的班,继续当稻农。到了14岁他又不想继承稻田,觉得人生过于艰难。高中毕业后,他一边打工一边帮父母种地。

同龄的出生在东京的贵子,从小就是被游泳、钢琴、书法、剑道所包围,经历了高中和大学两次考试就读父母替她选的学校。毕业后入职航空公司,最终成为公司中流砥柱。

工薪、农民、精英三个阶层的对比显而易见。

比如直树的父母都是普通打工者,因为工作时间、自身能力、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等原因,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疏于引导、管教。让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自己瞎摸索,缺乏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一直随波逐流,成为自己都不想成为的人。


比如健太可以说复制了父母的老路,多少父母把孩子送出去读书,就是为了不要走自己将来的老路(普通阶级),但是有的时候疏于 正确的指导或者说不会教育和指导孩子,最终兜兜转转不但和还在关系紧张,最终孩子还是回到了和自己一样的老路。

所以,孩子由小看大,老祖宗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小编有个朋友,大学刚毕业就结婚了,先叫她小A吧,因为也年轻匆匆忙忙的做了妈妈,说起来自己也还是一个孩子,还在三岁左右的时候总是会哭,有时候忙起来就会把手机给点着玩导致后来孩子没有手机吵闹的更加严重,丈夫也在说手机玩多了对孩子的视力不好,家庭关系也一度趋于紧张。

后来有次在书店给孩子买了一些书,每次还在哭闹想抓手机时都用绘画书慢慢代替,慢慢的孩子就接受了书本忘记了手机,朋友也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有空的时候就会带着还在一起看看书本讲讲故事。小A说,自己本身也不会一个爱看书的人,为了孩子两人之间相互影响,有时候又觉得书里的故事教会了自己很多道理。


现在宝宝五岁了,基本上有一本绘画书就可以自己的呆在那静静的看,有时候还会和小A讲书里的故事,小A笑道:虽然他讲的有点逻辑混乱,但是一次比一次都好。

李笑来在《七年就是一辈子》里也提出了自己的“人生系统”这个思维模式。认为人生的每一次升级都是打怪升级。孩子每一次成长都是一次蜕变。不要把自己的陋习放在孩子的身上。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并不是看立什么志向,而是看一个孩子从小的行为举止,而这些都要靠父母去积极引导。

图片来源于pixabay,文章欢迎转载,转载请标注“转载于七圆文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岁看老”理论成立,一部纪录片道出残酷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