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逃不开的经济周期》:第4章 1837年美国经济危机

李嘉图的密友詹姆斯·穆勒终其一生保持着对经济学的强烈兴趣。在詹姆斯的9个孩子中,有一个名叫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出生于1802。每天上午,小穆勒必须交出一份完整的书面报告,内容是父亲前一天所讲过的东西。这些报告后来成了《政治经济学要义》的草稿,该书在1819年出版。这本书是经过非常努力思考得到的出色成果,而作者写作这些内容时年仅13岁。约翰·斯图尔特·穆勒对经济理论的最大贡献是他在23~24岁时所写的内容,题目是《政治经济学若干未决问题》,其中有一篇论文分析了萨伊定律。穆勒称,在简单的物物交换经济中,萨伊概念中的供给自行创造需求是可行的,但是当货币作为交易的媒介时,结论就不一定成立。因为人们可以把销售收入储存起来,所以供给并不总是创造等量的需求,普遍信心的改变能够引发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不平衡。

1826年,他写了一篇《纸币与商业困境》的论文中介绍了“竞争性投资”的概念。他的看法涉及技术发明可能造成市场突然扩大等问题。对于扩大的市场“馅饼”,商人们可能过高地估计了自己正常情况下能够得到的份额:

每一个期盼自己走在全部竞争对手之前的商人,会向市场提供他认为起飞时自己所能获得的最大份额;这没有反映出其他对手的供给,而其他人的行为也像他这样,并且他们都没有预估到价格的下跌,而一旦增加的供给进入市场,就一定会发生价格下跌。这样一来,短缺很快就演变成了过剩。

在这种情况下,对某种物品的需求暂时过多可能很快就会演变成相反的一面:供给暂时过剩。

那些试图观察未来供给与需求信号的少数人,一旦预估到价格会大幅上涨,就会大量买进。这种购买行为会立刻造成价格的明显上涨,结果反过来诱惑许多只是关注市场即时变化的人也去购买,这些购买者期望价格仍然会有更大的上涨空间。

这就意味着一个恶性循环,它很容易解释为什么繁荣会走向完全脱轨,就像密西西比计划与南海公司的泡沫那样。而且就在穆勒的书出版10多年之后,类似的灾难再一次降临了。

房地产价格的快速飞涨并不限于纽约一个地方;芝加哥的土地价值也已经从1833年的15.6万美元涨到了1836年的超过1000万美元——3年之内令人难以置信地暴涨了6400%。试想一下,暴涨6400%,仅仅在3年之内!

图4-1 美国出售公有土地的收入,季度数据,1816~1860年。此图显示出了非常强烈而缓慢的周期。

由此可见,杰克逊总统完全有理由在7月签署法令,规定大多数购买土地的交易必须采用黄金或白银支付,禁止用纸币进行房地产投机!这时,他还要处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政府的财政盈余正在增加。当然,这个问题会让人觉得稍微愉快一些。杰克逊提议通过削减关税来恢复预算平衡,但国会表决的结果是把财政盈余分配给各个州。这样做意味着什么呢?根据国会的这项决议,从1837年1月2日开始,每隔3个月就要从纽约的主要银行提取900万美元,并把这些钱分配到各个州。诚然,纽约的主要银行很厌恶这样的做法。1837年1月2日,美国财政部从纽约的主要银行提取了900万美元。没过几天,恐慌与一系列的破产事件就发生了,街上也发生了骚乱。房地产市场进入了一个被迫抛售的恶性怪圈,大量银行破产,其他许多行业也是如此。

发生在1837年的危机成了证明穆勒经济理论的一个绝佳例证,就好像人们想要验证一下他的经济理论似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人真想要那样做。到了1842年,也就是危机发生5年之后,全美国大部分地方的房产价格最终跌到了谷底。

这些著作中的知识给穆勒后来的写作带来了许多启迪与灵感,1845年,他决定把一条条思路整理成一本著作,并将其命名为《政治经济学原理及其在社会哲学中的若干应用》。

1847年,危机发生了——距离上一次危机整整10年。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融:《逃不开的经济周期》:第4章 1837年美国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