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密:“属蛇的,快告诉他(她),灵蛇之珠的故事

前几日与某地的一位宣传部门领导聚餐,聊兴甚投,我们共同的特点是都属龙,而孩子均属蛇,他提到了自己的困感:希望送给孩子一份与属相有关的礼物,让孩子产生自信,走好漫漫人生路。他找过与蛇有关的故事或成语,大多是“笔走龙蛇”、“金蛇报春”、“蛇年吉祥”之类的中性词语,不疼不痒,如同嚼蜡,更有甚者是一些贬义之词,这使他十分苦恼。我能够理解他的心情,也懂得信心带给人们的正能量,于是将“灵蛇之珠”以及释义说给他听,他为之一震,在他欣喜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位慈父对孩子那深邃的爱,这种爱与金钱无关,与文化有染。其实无论历史或是当下,这些酸文人们都是有些清高和风骨的,喜欢文化带来的心灵触动,这也激发了我的写作冲动,也算是我为自己的孩子送上一份美丽的祝福吧!于是,也就有了下面这个关于“灵蛇之珠”的故事了。

“灵蛇之珠”是成语,出自《淮南子·说览冥训》一文,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灵蛇之珠是指隋珠(亦称:隋候珠),一种说法是在渣水西侧断蛇丘(今河北钟祥市附近)产出的金刚石;另一说就是古已有之的“夜明珠”。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姬姓的朝臣被封疆到汉水之东的一个地方,建立了历史上的一个小小的隋国。有一天,隋国候突然遇到了一条大蛇,它可能是被哪一位农夫追杀未遂的蛇,腰部被砍过几刀,伤势不轻。可怜兮兮的大蛇见到候君就流露出一种悲伤的神情来,希望得到侯君的帮助。隋候见了这条蛇,恻隐之心突生,对受伤的蛇抱有极大的同情。于是他找来了草药,涂敷在蛇的伤口上,包扎妥当后放蛇回到草丛中去了。这条被隋候从死亡边缘救回的大蛇是仙,很有灵性。等它的伤口完全好了之后,就游到江底去寻找珍宝,这条大蛇终于弄到了一颗很大很奇的珍珠,衔到隋候的家中报答他的救命之恩。这颗珍珠因此带有传奇色彩加之自身的光洁完美而成为传世之宝,并取名为“隋侯之珠”。


其实故事在说明灵珠珍贵的同时,更加印证了蛇是知恩图报、感恩戴德的灵性动物,有的人偏激地将蛇作为有毒、冷血、危险的代名词,这是有失公允的,只是自己的恐惧心理在作祟而已。在印度,蛇是被尊为神的,他们相信通过对蛇的膜拜可以为自己带来好运;在玛雅文化里,羽毛蛇神是太阳的象征;在古埃及,蛇被作为灵物广泛运用到宗教、哲学范畴,甚至在法老的权标和冠冕上也占据着重要地位。而在中国,古人们将龙作为图腾加以膜拜,从而使蛇少了应有的光芒,其实龙与蛇是有着很深的渊源的。


据说龙隐藏于天地之间,借蛇以产子,而这个龙珠,除了指价值连城的珠宝外,还隐喻着与生俱来的非凡才能。故事是这样的,相传刘伯温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刘伯温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便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刘伯温征战多年,为朱元璋打下了大明江山,又助朱棣夺得了皇位。当龙九子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明成祖朱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刘伯温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朱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中的老六赑屃(bìxì) 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之用(功德是无量的),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其余八子眼看兄弟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多年过去后,老龙王见九子迟迟未归而思子心切,便来到人间查找,当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后伤心欲绝,但为了黎民苍生,龙王并没有兴师问罪,而是以德报怨,点化动物界中与龙形体和气质最相近具备了龙的非凡才能。再后来,又将这些非凡的才能寄予了那些属蛇的人身上。这就是后来为什么人们称属蛇的人为“小龙”了。


虽然这是两个民间传说,或杜撰,或虚幻,或煽情,都已无据可考,但却是送给孩子很好的奇幻礼物。因为通过“隋侯之珠”的故事,可以使孩子从懂事之日起就领受感恩、学会报恩,树立正确的处世之道和人生哲学。同时,通过“龙蛇互变”的故事又可以使孩子激发灵感,树立信心,将来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会获得过人的超能量。作为父母,我们希望用这个美好的故事对孩子传递关怀,提供温暖,收获希望。

孩子,我亲爱的宝贝,你听懂了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揭密:“属蛇的,快告诉他(她),灵蛇之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