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吩咐里藏着孩子的幸福和未来

        最近读了一篇倡导父母要多使用孩子的文章,跟妻子交流,妻子说:“对呀,你看我会做这么多家务活,又会干农活,不就是小时候父母吩咐出来的吗?”我说:“对呀,你对你弟弟妹妹、对你们家那么有责任心,也是吩咐出来的!”

        妻子说的没错,小时候,我们都是跟着父母,在父母的吩咐当中长大的,母亲做饭,我们去烧火,父亲扶犁,我们就牵牛,父母刨地瓜,我们拔秧子,等等,还有为了完勤工俭学,什么打酸枣、落茧、摘松苓子、刨药等等,我们是样样精通。并且在一次次参与后,父母去干什么,我们就会主动跟上,不需要再吩咐了,这叫赶眼水儿。在参与和体验中我们得到了磨练,掌握了技能,学会了自觉与主动,懂得了感恩。而现在呢,随着时代的进步,好多农活已经消失了,勤工俭学也已成为历史。随着独生子女的出现,父母对孩子娇生惯养,不爱吩咐、不舍得使用已经非常普遍。偶尔让孩子干点事,孩子一做的不够好,立即抢过来自己去干,孩子失去了太多的锻炼机会。这也是好多孩子缺少自理能力、生活能力,缺少责任感的主要原因。

        那么如何使用孩子呢?一是自己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孩子能够自己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凡是孩子能够自己想的,就让他自己想。我再加一句,凡是孩子能够自己做主的,就让他自己做主。这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服务,培养自理能力。二是对家务活合理分工,每个家庭成员都要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孩子尤其不能例外。三是临时的活,临时吩咐,跑腿的活儿,为别人服务的活,多让孩子去干。四是父母学会示弱,请孩子帮助自己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孩子锻炼机会。千万不能因为他还小、他要学习,而不去安排他使用它,自己大包大揽。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先生关于行知行的理论告诉我们,行动了就会产生认知,有了认知就会再付诸行动。他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孩子在吩咐中去参与,然后知道了怎么干,眼里就有了活,甚至产生了兴趣,再有这样的活时,不用吩咐,孩子就会主动随上去做。吩咐产生参与,参与产生自觉与主动。自觉与主动产生责任感,责任感产生行动力和创造力,创造力产生价值感,价值感产生幸福感。一个孩子在父母的吩咐里,学会了主动与自觉,建立了责任感,从勤快走向勤奋,这些良好的品质,无论是走向社会还是走向工作岗位,他都会主动担当承责,干成一件件大事,最终走向成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找到自己的职业幸福和人生幸福。因此,父母的吩咐里就藏着孩子的幸福和未来。(2019年7月18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的吩咐里藏着孩子的幸福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