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桥的类型:
选举过程:
每一台交换机启动STP后,都认为自己是根桥.比较BID最小的成为根桥(先比较优先级,再比较MAC)
接口类型:1.根端口、2.指定端口、3.阻塞端口(3分)
选举过程:(6分)
BPDU的类型:
1.配置BPDU :用于生成树计算以及维护生成树的一种报文
2.TCN BPDU:当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会发送报文告知其他设备网络拓扑已经生变化。
答:类型1:路由器LSA(Router LSA)区域内,所有路由器产生(2分)
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都会产生的LSA通告。通告路由器上所有的链路或接口,并标明当前的状态和沿着该链路出去的代价。这些最基本的LSA只会在产生它的区域内进行泛洪。
类型2:网络LSA (Network LSA)区域内,DR产生(2分)
由多址网络中的DR产生,通告所有与DR相联的的路由器(包括DR其本身),只在产生的区域内进行泛洪。
类型3:汇总网络LSA (Network summary LSA)区域间,ABR产生(2分)
由ABR产生。ABR把区域外部的路由信息汇总后,便以网络LSA通告的方式通告给区域内的其它路由器。相反地,ABR也会把内部的路由信息汇总后通告到骨干区域。在此类同于距离矢量的路由协议,因为区域内部的路由器并不知道区域外部路由的信息和状态。所以在这里可以说OSPF是使用链路状态方式查找区域内的路由,使用距离矢量的算法来查找区域间的路由。
类型4:汇总到ASBR的LSA(ASBR Summary LSA)相关区域,ABR产生(1分)
也是由ABR产生,内容也和类型3的基本一致,不过通告的目的地是一个ASBR路由器而不是一个网络。
类型5:自治系统外部LSA(Autonomous System External LSA)AS之间,ASBR产生(2分)
是ASBR用来通告到达OSPF自治系统外部的目的地,或者到OSPF自治系统外部的默认路由。所以会在整个自治系统内进行泛洪。因引此应尽量在ASBR上进行路由汇总《summary-address 外部汇总网络号,汇总掩码。》
类型7:NSSA外部LSA (NSSA External LSA)AS之间,ASBR产生(1分)
由非纯末梢区域中的ASBR产生,与自治系统外部LSA通告相同,但是它只在产生它的NSSA区域内进行泛洪。
答:P2P网络环境的LSP的交互过程(即LSDB同步过程):(5分)
1.两端邻居一旦建立,相互首先发CSNP数据库摘要,P2P网络中CSNP只是在邻居建立伊始发送一次,以后如果有路由变动只会发增量的PSNP,这与广播网络不同。
2.若对端的LSDB与CSNP没有同步,则发送PSNP请求响应的LSP
3.本地回复详细的LSP,同时启动LSP重传定时器,并等待对端发送的PSNP作为收到LSP的确认。
4.对方再次发送PSNP确认
5.若LSP重传定时器超时,本地则重传LSP报文直到收到PSNP报文为止。
广播网络新加入路由器与DIS LSDB同步交互过程(重点):(5分)
1.新路由器加入到广播网络中,并与其他路由器建立了邻居关系后,会将关于自己的LSP报文发往组播MAC地址(没有确认机制)。邻居若有收到LSP,则添加到自己的LSDB中
2.DIS每隔10秒钟发送CSNP报文(LSP头部,相当于DBD)进行网络内的LSDB同步;新路由器接收CSNP报文,对比自己的LSDB,然后发送PSNP请求自己没有的LSP
3.DIS收到PSNP报文后,发送对应的LSP报文进行LSDB同步
(请在以下任选四条即可)(答对一个得2.5分)
答:1、Local_Preference
Local_Preference是本地优先级的意思,该属性只能够在AS内IBGP之间互相传递。取值范围0-4294967295,值越大越优先。该属性值通常用来控制本AS域发放其他AS域的流量走向。
在默认情况下,本地优先级为100。
2、AS_PATH
AS_PATH描述了一条路由在传递过程中经过的AS域。每当一台路由器将一条路由传递给自己的EBGP邻居时,就会将本地AS加上去。
AS_PATH有两个作用:
①如果路由器发现了一条路由的AS_PATH属性包含自己的AS号,那么这个路由器不会介绍这条路由,因此可以确保防环。②BGP在选路的时候,也会查看由不同路由器通告的同一条路由的AS_PATH属性,AS_PATH属性含有的号越多,就代表该路由需要经过越多的AS域,因此该路由就越不会被优选。
3、Origin
Origin属性用于描述BGP路由的来源,当一条路由通过network或者import被发布到BGP后,Origin属性就自动加在路由上。
4、MED
MED类似于度量值,其大小表示了开销。MED值只在AS内部起作用,该属性不会传递给其他EBGP邻居。MED值通常用来控制别的AS域流入本AS域的流量走向。注意:MED值在默认情况下为0,并且不同的AS域通告的MED之间一般不能用于比较。
5、Next_Hop
Next_Hop表示下一条,描述了到达这个网段所要发送的路由器。在默认情况下,通告给EBGP的路由会将该属性改为自己,通告给IBGP的路由将不会更改上述属性。前者通常没什么问题,但是后者经常会造成路由黑洞问题,从而导致不通。因此,一般而言,当一个路由器同时有EBGP邻居和IBGP邻居时,要向IBGP邻居手动更改Next_Hop。
6、Atomic_Aggregate
Atomic_Aggregate主要用在BGP路由聚合中,该属性相当于一个预警,用于告知其他路由器可能出现了路径属性的丢失。
7、Aggregator
Aggregator属性同样用于BGP路由聚合,该属性由进行路由聚合的路由器添加,并指名自己。
8、Community
Community属性可以认为是路由的分类,将Community标记加载路由属性后,将有助于其他AS域的路由更好的选择路径,以分担负载。
答:四台交换机运行STP,假设每条链路的路径开销为1。
1.根桥选举:
在四台交换机中桥优先级都是4096,比较mac地址,SW1的mac地址最小,故SW1为根桥。 (2分)
2.根端口选举,每台非根交换机选举一个根端口: (2分)
SW2上的E1口的RPC(根路径开销)为1、E2口的RPC为3,故可得SW2上的E1口为根端口。
在SW3上,同理E2口的RPC为1,E1口的RPC为3,故SW3的E2口为根端口。
在SW4上,E1和E2口的RPC均为2,在比较发送设备BID(即对端BID)可知E1口 的对端BID为SW2的桥ID比E2口的对端SW3的BID小,故E1口为根端口。
3.指定端口选举,每条链路上选举一个指定端口: (2分)
在SW1与SW2的链路上,因为SW1为根桥,由于根桥上的端口均为指定端口(没有自环),所以SW1上的E0口为指定端口。同理在SW1与SW3的链路上SW1的E1口为指定端口。
在SW2与SW4的链路上,由于SW2的E2口的对端为SW4的根端口,由于每条链路上根端口对端一定是指定端口,故SW2的E2口为指定端口。
在SW3与SW4的链路上,由根路径开销RPC对比可知,SW3的RPC为1,而SW4的RPC
为2,故SW3的E1口为指定端口。
4.阻塞其余端口。 (2分)
故SW4的E2口被阻塞。
综上可知:
根端口:SW2的E1、SW3的E2、SW4的E1。
指定端口:SW1的E0、SW1的E1、SW2的E2、SW3的E1。
阻塞端口:SW4的E2。(2分)
答:PC1到达PC2的过程如下(默认存在ARP缓存):(5分)
首先,PC1发出不带tag的数据包,LSW4的GE0/0/2接口类型为trunk且默认VLAN1通过且PVID为1,故而打上1的tag,经GE0/0/1接口,类型为access,PVID为1,默认剥离1的tag。不带tag的数据包发往LSW1,LSW1的GE0/0/1接口为access,打上10的tag,GE0/0/2接口类型为trunk,允许10VLAN通过且PVID为10,故剥离10的tag发往LSW2。LSW2的GE0/0/2接口为access,打上10的tag,GE0/0/1接口为hybrid,命令剥离10的tag,如此不带tag的数据包发往PC2,PC2成功接收。
PC2到达PC1的过程如下(默认存在ARP缓存):(5分)
首先,PC2发出不带tag的数据包,LSW2的GE0/0/1接口类型为hybrid,命令PVID为10,故打上10的tag,另外此PVID在untag的VLAN ID列表中,故转发至接口GE0/0/2处理,GE0/0/2接口类型为access,default VLAN为10,剥离tag10发往LSW1,LSW1的GE0/0/2接口为trunk,允许VLAN10 通过,PVID为10,故打上10 的tag,GE0/0/1接口为access,default VLAN为10 ,剥离10的tag发往LSw4。LSW4的GE0/0/1接口类型为access,默认PVID为1,打上1的tag,GE0/0/2接口类型为trunk,默认PVID为1,允许VLAN1通过,故剥离tag发往PC1。如此PC1收到不带tag的数据帧,PC1成功接收。
上述,双向通信成功。
目的网络 |
距离 |
下一路由器 |
N1 |
7 |
A |
N2 |
2 |
C |
N6 |
8 |
F |
N8 |
4 |
E |
N9 |
4 |
C |
现在B收到从C发来的路由信息(这两列分别表示“目的网络”“距离”)
目的网络 |
距离 |
N2 |
4 |
N3 |
8 |
N6 |
4 |
N8 |
3 |
N9 |
5 |
试求出路由器B更新后的路由表(详细说明每一个步骤)。
答:
先将B发来的路由表加一跳:
目的网络 |
距离 |
下一路由器 |
N2 |
5 |
C |
N3 |
9 |
C |
N6 |
5 |
C |
N8 |
4 |
C |
N9 |
6 |
C |
整合路由表:
目的网络 |
距离 |
下一路由器 |
理由 |
N1 |
7 |
A |
无更新,不变(2分) |
N2 |
5 |
C |
相同下一跳,更新(1分) |
N3 |
9 |
C |
新路由,添加(2分) |
N6 |
5 |
C |
不同下一跳,距离更短,更新(2分) |
N8 |
4 |
E |
不同下一跳,距离一样,不改变(2分) |
N9 |
6 |
C |
相同下一跳,更新(1分) |
答:
ip ip-prefix 1 index 10 permit 4.4.4.4 32 //匹配4.4.4.4/32(1分)
ip ip-prefix 2 index 10 permit 5.5.5.5 32//匹配5.5.5.5/32(1分)
ip ip-prefix 3 index 10 permit 1.1.3.0 24//匹配1.1.3.0/24(1分)
ip ip-prefix 5 index 10 permit 1.1.3.0 24 greater-equal 25 less-equal 25//匹配1.1.3.0/25(1分)
acl number 2000
rule 5 permit source 34.34.34.2 0 //匹配34.34.34.2/32
acl number 2001
rule 5 permit source 13.13.13.1 0 //匹配13.13.13.1/32
route-policy RS deny node 10
if-match ip-prefix 1 //干掉4.4.4.4/32(2分)
#
route-policy RS deny node 20 (2分)
if-match ip-prefix 2 //干掉5.5.5.5/32
#
route-policy RS deny node 30 (2分)
if-match ip-prefix 3 //干掉1.1.3.0/24
#
route-policy RS permit node 40 (2分)
if-match ip next-hop acl 2001
apply cost 21 //修改下一跳为13.13.13.1的cost为21
#
route-policy RS permit node 50 (2分)
if-match ip next-hop acl 2000
apply cost 11 //修改下一跳为34.34.34.2的cost为11
#
route-policy RS permit node 60 //放通其他所有(1分)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