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儿子的《论语》

子罕篇(二十一)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释义:

孔子和弟子们说起颜回时叹到:“可惜啊!我只看到他天天都在长进,却从来没有见到他的长进停止过。唉!”

儿子,更正一下,上一则和这则的评析搞反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每天择录两三篇原文到手机上,并做完释义。给你的再解释和评析有时候来不及写,就当天零时给你发微信时赶急写的。因为粗心和排序问题,出错了,对不起。昨天发的评析应该放在今天这则上,即孔子认为颜回死早了,感叹都还没有看到颜回的成绩就死了。非常可惜!昨天的评析如下:

颜回是一个热爱学习的人,只要教给他的他都会努力去钻研其中道理。

山山,既然出错了,就多说几句。记得我给你讲过,再过二三百年,传统意义上的学校会消失吗?因为科技的发达,人们有了在大脑里植入芯片并使二者相融合的能力。也就是说在不久的将来,所有人类后天所学的知识都可以一块小小的芯片搞定。无论是文科理科,还是四书五经,生活中琴棋书画乃至于所有的文字符号,从微观到宏观,一切的后天知识只需要植入芯片就搞定了。

那么还需要学校吗?学校没有了老师也将消失,对吗?

可能大规模从事教育的教师这个行业会消失。但老师将永远存在,师者传道授业者也。比我们通常指的教师外延意义要大,传统意义上的学校是不存在了,到时候学校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我不知道,但我可以肯定人类对外部世界的求索,会因为对植入芯片的大量开始而划上一条横线,意味着人类主攻的方向会改变,由外部世界的求索转向内心的求索。可能人类最终解放自己的钥匙会在向内的求索中找到。将来人人都是能人,外部世界的知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而对于内心几乎是一片空白,因为内心是通神的,它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忽远忽近、忽深忽浅。可以比光快,可以比蜗牛慢,实在无法把握。将来的人类比拼应该不是在物质上,而是在精神境界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战胜人工智能。它们一切都可以比人做得好,但是它们没有情感,而情感的力量超越一切,所以它们不可能控制人类。好像这样认为的人很多,有很多这类的科幻电影,我也抱同样的观点。

回到原论点,学校可以消失,但老师不会。只是数量上可能少之又少,为什么?

山山,我们可以这样来想:

将来的人类在植入芯片后,智力都一样,我们管他们叫新生代人类。但是因为体质的原因会有所差别,人们会有所选择地从事和自己的身体融合度最高的选项,比如肢体有残缺的会选择绘画,手巧的会选择雕刻,健壮的会选择体育,这一切在自己情感的控制下进行,然后从事能量生产,把自己最擅长的选项贡献出来。那么老师怎么存在呢?老师就不是教了,而是于“育”,在所有孩童当中选拔苗子,送到专门的机构进行训练,启发他们怎样才能和植入的芯片高度融合,培养其通灵的能力,不是灌输而是启发,所以叫“育”。最终有佼佼者能够做到最好,以至于突破时间和空间对人类的桎梏,这才是人类最终的发展方向。这些人就像我们今天的科学家一样,不过一个是向外的一个是向内的。否则我们如何能超过光的速度?又如何能实现星际旅行?

教授王东跃说,中国的哲学思想史是由上而下流淌的。确实如此,很多高深的学问都发生在先秦以前,易经、道德经、论语等等都是例证,他和西方国家的发展方式不同,西方哲学史从简单到复杂,由小到大是一个上求的过程。这个过程最终导致他们是神最大,耶稣主宰一切。而我们呢?孔子早就说过:敬鬼神而远之。中国人什么最大?道最大。然后是天、地、君、亲、师。老师在这几个大当中赫然有名。想想做什么没有师呢?山山,作为人来讲,老师是除了父母以外唯一有权力揍你的人,你知道吗?可是今天的孩子们连碰都不能碰了,动不动打一下就把老师告上法庭,或者收拾一顿。可悲啊!

那么将来的老师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试想一下。可能将来的老师和学生,会像几百年前那些修道修佛的人一样,找个地方坐下来启发心智,已达深远。当然环境是不一样的,开始可能由统一考试选拔,选拔完后进入某一机构修炼,修炼期满后再选拔,还跟以前的学校差不多,但是内容和方式全变了,经过无数次选拔后,剩下的人就是秩序的制定者,人类的发展前途就在这些人身上,因为他们的能力已通天。而那些中途淘汰的人就是各行各业的领导者。儿子,你说呢?但那是几百年后的事情,你现在最主要问题还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今天扯得远了,你可以潦草的看过。

                          2019.10.31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和儿子的《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