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从改变认知开始

原创分享310天  20190706

图片发自App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这样认识,劳动和智力是完全不同的。然而,在苏氏看来,这两者之间是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现实中,之所以有这种错误的认识,是把劳动与智力发展割裂开来。仔细回想,确实如此。现实中人们总觉得,劳动与智力搭不上界,只是低级的,重复性质的体力劳动,压根儿不会想着和智力扯上联系。

现实中有一部分劳动带有机械操练的性质,但可以磨练意志和增强责任感。平常的打扫卫生就是,但如果仅仅是打扫卫生,这的确会让人感觉枯燥。但如果在这方面稍加用心,比如,我们如何可以扫得更快更好?如何减少灰尘的扬起?这样的劳动就会变得有趣高效,更让孩子在劳动中学会思考。

在学校教育中劳动主要不应该是体力性的,而应该是智力性的。我完全赞同这种看法。因为劳动给人带来的收获是特别丰富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即使劳动再有体力性质也无可厚非。他们在劳动中会感觉到累,同时他们也会想到,自己的家人要做的事情比这个重的多,累的多。他们自然有能力去挑战自己,坚持把这件事做得更好。

当然,实际上应该更多的包含有智力性的。让孩子在所谓的劳动和活动中,知道如何去做,怎样做才能比原来更好?思考这个过程中,他自然会调动自己所有已知的知识,来尝试解决问题。即使解决不了,他或者会去看相关的书籍,或者向老师和大人们请教。比如,让学生一起作风筝。这个活动,虽然在体力上,不算明显,但孩子们要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比如,我要用到哪些材料?这些材料从哪里取得?我准备设计什么样的风筝?怎样才能把风筝放飞?如果你是一个过来的人,这些对你来说可能不是问题,但对于初次接触这样事物的孩子来说,每一个方面都是一个挑战。

在制作和放飞的过程中,他除了自己进行独立思考之外,还有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更重要的还会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分享。一旦在放飞中遇到什么问题,他们就会积极主动的进行尝试解决,这个时候运用所学的知识,将与现实紧密联系起来。

一旦放飞成功,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次伟大的劳动。那一刻,他们一定能体会到自己是伟大的,劳动是光荣的,这些都是发自内心的。更为难得的是,他们可能在老师的引领下,能体会到知识的力量和魅力,并由此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经历过这样的一次劳动之后,孩子们不仅快乐自信,更让他们感觉到劳动是一种重要的思考方式。在今后面对其它事情的时候,他们会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包括对待学习上的问题。

回到现实中,目前,学生们的劳动状况令人堪忧。劳动与学习的割裂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不说大城市的孩子,就说县城的孩子,甚至一部分乡镇农村的孩子,他们对于农村的农作物,包括庄稼都不太认识,更不知道他们是如何产生的。说出这些看法,很多人可能不信,但是,目前的农村状况是,许多家庭都不再种田了。这些家庭的大人都出去务工,孩子的重点就放在学习上。在许多父母的心里都想着,孩子小,光顾着学习就行,至于劳动,长大了自然就会了。

这样说也有一定的道理,对于一些孩子来说,长大以后他会不得不独立面对劳动。但事实上,在孩子时代,让他们真正参加劳动,不仅开发智力,更为他今后的人生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忽略了这一点,最根本的在于在思想观念上把劳动和智力两者完全分开。

所以,对于目前的很多孩子们来说,看似身在福中,实则是父母的错误认识,让他们失去了一些最重要的锻炼机会,尤其是在与智力开发方面。

劳动,首先从大人的角度改变认知,这样才能让孩子在自然的状态下,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劳动之中,在劳动中开发智商智力,让孩子享受到父母对他真正的关爱,使他们成为更健康更全面发展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劳动,从改变认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