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趣话(4)文人与春联

春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或体裁,被传统文人发挥(玩)到了极致,各种趣事趣话枚不胜举。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趣事,也希望朋友们补充:

一、载体的材质不断拓展

大家从对联(春联)的起源中己了解到,对联是从桃符演变而来的,开始是使用桃木板,慢慢的拓展为木板。之后,又随着纸的发明与应用,将纸纳入其载体之一,将之与布、绢筹丝织物同用;也开始向石头、陶、金属等器具(物)拓展,可谓将对联的载体的材质开发的五花八门。比如:写在纸上、布上;刻在竹片、木头、石柱、崖壁之上。

二、对联内容不断丰富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内容也发生极大变化,也越来越丰富起来。

将其内容极大的丰富起来后,就出现或正或诙、或奇或斜的风格或情调,不一而足。更闹出许多有趣的人和事,也使对联本身为传统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它独特的贡献。

三、使用的场景日趋增多

比如,用在名胜上的名联:

我辈复登临,昔人已乘黄鹤去;

大江流日夜,此心常与白鸥盟。

清末端方做湖北巡抚时,在黄鹤楼所题集句联,联语都是唐人诗句。

又如,话人生哲学的:

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横批:撇捺人生

“若”字的撇,如果不撇出去,就是“苦”字;“各”字的捺笔,只有收得住,才是“名”字;一撇一捺即“人”字。

四、与对联有关的趣事频现

斗气的:公门桃李争荣日,法国荷兰比利时。清末民初何淡如所撰的无情对名联(何淡如为 “广东四大状师”之一,善作对联)。

新鬼烦冤旧鬼哭,他生未卜此生休。

清代纪晓岚所集句联,讽刺庸医。上联取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下联取李商隐《马嵬》:“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这些趣事不胜枚枚举,请有兴趣的朋友们补充点,次飨大家开心一笑的同时,感受对联的独特魅力。

如今,不仅是玩到了线(网)上,更是玩出了时尚。既继承了传统文化精髓,又与时代同步,为其注入了新的内容,使其焕发了无限生机。

五、文人竞相展现对联妙趣

(一)王羲之妙书春联

王羲之书法了得,为人称颂,他家的对联,经常被人揭走,为此创作了一符名联,先后贴出一半的趣事流传下来:祸不单行(昨夜行),福无双至(今朝至)。至今传为佳话

(二)兄弟伞铺酒馆合写春联

山西兄弟合开铺子,长兄营伞,弟营汾酒。开张那天,兄弟请名流写了一副对联:

问生意如何,打得开,收得拢    看世情怎样,醒的少,醉的多

上联以“打得开,收得拢”描绘了雨伞收放;下联用“醒的少,醉的多”摹写酒馆场面,又劝谕人们清醒,联语寓意深刻,因此招徕了不少顾客。

(三)巧借春联度年关

米无面无油盐酱醋皆无,如此贫寒,哪个小子敢讨账

笔有墨有琴棋书画俱有,徒然富贵,何愁老子不还钱

(四)北宋春联趣事

一说吕蒙正,一说是苏试,不论是谁,都是名联趣事。那时,一户人家门上贴了一副春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短短10字对联,把苦境写的惟妙惟肖,后来由贵人送衣物食品过年。

(五)纪晓岚写春联

一次,他春节回家探亲,有一家三兄弟请他写春联,他写了一副“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的春联。有人以“犯上”告他欺君之罪。乾隆皇帝得知,立召纪晓岚。他回答:“老大是卖炮仗的,是惊天动地;老二管斗的,成天‘一斗、二斗’叫;老三卖烧鸡就是先斩后奏了”。乾隆听了也大笑作罢。

这也算作是文人与春联的延伸与补充吧。也请有兴趣的朋友进一步补充,以增加情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春联趣话(4)文人与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