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孩子的位置颠倒了吗?

      女儿喜欢把腿插在沙发垫里一躺,这样她就占据了沙发的一半,正好姥姥坐在沙发上,女儿大声骄纵地对姥姥说:"起开!"我一听就炸毛了,这不是"小皇帝"作为吗?我怎能就此罢休?我直接就说:"给姥姥道歉!你把姥姥赶到地上去坐,你自己独占沙发?"女儿哇的一声哭了,抱向姥姥求助。

      她吓坏了,怕我又开始"打屁股"问话,"小孩的耳朵长在屁股上。"每次女儿犯错,我都会开展我打屁股审讯,每次问女儿怎么办?她都会说打屁股,再问她打左边?打右边?她说打右边,用什么打?用书打。可这次女儿觉得有姥姥撑腰,就在那一个劲儿地装哭。

教育的位置

      我又从冰箱里拿出一只冰淇淋,女儿见状,也要开冰箱拿冰淇淋。我说:"冰箱只允许姥爷、姥姥、妈妈、爸爸开,你不可以开。"她又开始装哭去找姥姥,乞求在姥姥那得到应许。我开始吃着并不爱吃的冰淇淋,我母亲爱吃冰糕,家里冰箱里总有冰糕,女儿总是和姥姥蹭冰糕,其实我只想来一场"冰淇淋教育。"

      我刚要吃冰淇淋,女儿就开始吵着抢着要吃,姥姥又怕孩子吃不到,又开始劝我给孩子吃,我让女儿尝了一口,转念一想,不对啊,我必须好好管一管女儿馋嘴的毛病。对于馋嘴这一毛病,我的家族有着严厉的教育,我的妈妈小时候很馋嘴,偷了家里钱去小店里买了食品,被我的姥姥发现了,把我妈妈一顿揍。母亲每念此事,总是难以忘怀。

      "国民学长"李柘远,因为偷了姥爷的钢笔,也被他妈妈一顿揍。无论怎样,是母亲小时条件艰苦的年代,还是现在物质优渥的时代,给孩子的定位,都是戒掉身上的坏毛病,打屁股疼了,才能记住教训。这背后如果没有爱,那就是虐待,而不是教育。

      我拿着冰淇淋一口口享受地品尝,女儿眼巴巴地看着,真想把这大冰淇淋据为己有,她开始跳起来开始抢,我脸色一变:"这冰淇淋只能姥姥、姥爷、爸爸、妈妈这些大人可以吃,你不可以吃。"她姥姥开始反对我的独裁观念,我说:"我是妈妈,我为什么要让孩子当皇帝?我要做主。"

      不知怎的,女儿开始败下阵来,说:"以后不吃冰淇淋了。"她姥姥一脸心疼地说:"她还小,她不该吃吗?"我发现母亲逻辑的错误,小就应该获得特权吗?母亲似乎和我生气了,去一边擦桌子,我忙跑过去跟母亲道歉,说:"妈妈,别生气了。"母亲说:"你就把孩子制服了你就满意了!"女儿也跑过来,嘴里念叨着:"姥姥别生气了。"

      我问自己,我是想把女儿制服吗?长幼有序难道不是一种礼貌吗?为什么因为她小,就纵容她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小不能成为不成长的理由。自然生长的植物,不修理就会杂草丛生。庄稼不去田间管理,就长不了好作物。小树不修不直溜。可是我的家庭一直秉承着自然生长的教育理念,我的父亲总是说:"原始森林的树,也没有人修理,不照样枝繁叶茂。天养啊,我家大宝也天养。"我说:"那也要有土壤、光照和雨露。"外部环境还不是同样重要。

        人的成长也如此,外在的经验和环境的积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什么要把教育孩子看成制服孩子呢?我只是想让孩子懂得礼貌,大人吃然后是小孩吃,这个世界不止是她自己,她想怎样就怎样。让她学会心中有他人,知道大人小孩的区别,这似乎不是一个坏的选择。

        我有个同学,每次一起吃饭她都选自己爱吃的餐馆,没等人上齐就把自己爱吃的全点了,从来不顾及他人喜好吃什么。因为这种"独裁点菜",男友拍桌对峙,最后二人不欢而散,然而她还没想明白究竟为何?开始认为她是个性,几次包容,后来我才发现是真的没礼貌、没人品。我不想也把女儿教成这样的人,眼中只有自己的喜好,不管他人如何。

      有时候也是很担忧,这样过分管教女儿的错误,会不会扼杀她的天性?可是我看见她各种不礼貌的行为,就想管一管,女儿每次都很快和我认错。小孩必须反复说,反复告诉,我觉得我就快变成《大话西游》里的唠叨唐僧了,可为了女儿好,我变成神烦大妈又如何呢?

        传统教育是以"严"为核心的,可是怎么严呢?就是要不断戒除孩子身上的不足,发扬孩子优秀的一面。孩子的不良习惯越少,他就越趋向于卓越。可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也要做到。自律的美好,应该充盈在整个家庭。

      可是过分的"严"就是不近人情了,我们总是通过外界认识自我,你认为人们都戴着伪善的面具,那看到的皆是人性恶。孩子没有被社会熏染,都是纯良的,是性相近的,可是时间长了,沾染的恶习多了,就是习相远。而教育,就是和这些恶习斗争的机会,让好的习惯来占上风。

      长幼有序并不是陋习,而是很礼貌的做法,我们尊重长辈,把最好的留给他们,是一种感恩。不顶撞长辈是一种礼貌,你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不同的看法,但不需要用开炮的方式表达。“天下无不是父母",养育了女儿后方知父母恩。所以,我也要教育女儿不违礼,我以礼相待父母,同样对待爱人也要相敬如宾,有商有量,不在孩子面前争论不同的教育理念,在私下商量,否则孩子会见缝插针地找到靠山。

      孩子小的时候是一张白纸,你涂抹上什么就是什么。父母给孩子做主之前,自己要是个头脑清晰的人,把时间高效充分地运用起来,风雨无阻地去教育孩子,或许一天孩子不会改,可两天、三天、甚至更多天呢?孩子总有一天会领会你的良苦用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和孩子的位置颠倒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