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走路小心点儿,看着点儿脚底下。”这是我每天傍晚回家时母亲必对我说的一句话,不管天色早晚,不论春夏秋冬。天天说,她不烦,我也不厌,因为这句话凝聚了母亲对女儿发自内心的关爱。

      我的母亲八十有三,已是耄耋之年。头发白的多黑的少,原本一米六五的身高变矮了不少,是因为她的腿弯了,腰也不太直了。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虽然母亲从小到现在八十多年里,只用过一盒“万紫千红”,但是她的面容却不像一般八十多岁的老人那样满脸皱褶,只是在额头,眼角及嘴角这些极易长皱纹的地方有些并不太深的皱纹,让她更显得慈眉善目的,邻居都说她长得年轻。

      记忆中,母亲从来没有“心肝宝贝”地叫过我们,但是,从我们嗷嗷待哺,到现在已人至中年,我们姐弟三人一直都像宝贝一样搁在她的心里,她对我们的爱就含在琐碎的日常里。

      我们是一九七九年随军来大连的,在那之前,一直住在山东农村的老家。

      由于父亲是军人,一年只能在家住不到一个月,所以,母亲除了要参加大队的集体劳动以外,家里家外所有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她一人操持,小到洗衣做饭、缝缝补补,大到砌墙盘炕、种地收割。只有在农忙时节,我的舅舅和姨母才在忙完自己家的农活后,过来帮母亲一下。

      母亲经常跟我们说,那样的日子换个女人都不一定能扛过来。

    那个年月在农村,没有谁家是买衣服穿的,我们的衣服鞋袜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用手缝出来的,很是辛苦。后来有了缝纫机,母亲才轻松了一些。

      那时,村里的女人几乎都没读过书,母亲是中专毕业,能看懂服装裁剪书,所以,我们姐弟三人穿的衣服虽然大多都是用大人的旧衣服改做的,但是却比别人家孩子穿的衣服都更好看,更可体。村里人都说母亲心灵手巧,请她帮忙裁衣,只要她有时间,就都会帮忙。

      母亲很爱我们,但从不溺爱。她格外关注我们的身体健康和品德教育。

      说起品德教育,我想起母亲给我讲的一个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儿。

      那是我很小的时候,大概也就三四岁吧,已经出嫁的大姑回来看爷爷奶奶,把五元钱放到了桌子上,后来怎么也找不着了,问我,我说没拿。

      母亲领我回家后,给我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小孩从小就喜欢偷拿别人的东西,开始都是些小物件,他妈妈不仅不批评他,还沾沾自喜。后来他犯的事儿越来越大,终于严重触犯了法律。对他执行死刑的时候,他请求再见他妈一面,他抱住痛哭的妈妈说,他是吃妈妈的奶长大的,就要死了,想再吃一次。儿子最后的请求,妈妈哪能不答应啊,结果,他一口咬掉了妈妈的乳头,大哭着说:“我小时候偷东西你为什么不管我?如果你早点儿管我,我现在也不会死!”

      听完这个故事后,我赶快从穿着的鞋壳里拿出了那五块钱,母亲便领着我把钱还了回去。从此以后,我再也没偷拿过别人的东西。

      平时的日常琐碎还好应付,母亲最怕的就是我们生病。尤其怕我们生病住院。所以,母亲不管多忙,都会把一日三餐给我们及时做好,四季的衣服也从来没对付过。

      但是,无论母亲怎么精心照顾,我们也难免生病。平常头疼脑热的还好,给我们喂点儿小药或姜汤,捂上被子睡一觉就好了,遇上我们谁得了必须住院治疗的病,妈妈就得家里医院两头跑,衣不解带,食不知味。

      在老家的那些年,我们小,事儿还多,没人分担,真是苦了母亲了!

      来到大连以后,生活条件好了一些,我们也都长大些了,母亲轻松了点儿,可最初两年,仍然是她一个人,既要工作又要照顾我们,还是很辛苦的。

      一九八二年年底,父亲转业回来了,有了父亲分担,母亲轻松了不少。

      后来,母亲岁数大了,也退休了,我们姐弟三人也相继结婚生子,她和父亲又担负起了照顾孙辈儿的重任。做点什么他们觉得好吃的东西,就喊我们回来吃,回不来的,就给送过去。

      唉!点点滴滴的回忆,说都说不完。

      现在,母亲已经八十多岁,腿脚都不灵便了,是该儿女照顾她的时候了。可是,她总是趁我们不在的时候洗衣服、收拾家,能干的都抢着干了。我们让她留着,等我们回来干,她说:你们都那么忙,我干一点儿,就给你们减轻点负担。

      这就是我的母亲,她把一生的心血都给了她的子女,唯独辛苦了她自己。

      我爱我的母亲!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