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17.用心沟通,用情浇灌—读《家书》系列

        去年清明节前后,王小平老师要求我们读《家书》系列,我买了《曾国藩家书》《梁启超家书》《傅雷家书》《洛克菲勒留给儿子的38封信》,加上之前阅读过《亲爱的安德烈-两代共读的36封家书》,这个系列我比较认真地进行了阅读和思考。

        在这些书中,我见识了每个父母的伟大和关爱,一桩桩一件件都含情脉脉、舐犊深情,很多时候留给我的是自责和愧疚,因为同为父母我自知对孩子的教育和沟通与他们有巨大差距。好在我正在陪孩子成长,还有很多美好时光可以共度。

        我不想长篇累牍评述这些经典家书留给我的营养,我想借着这样的命题追述陪伴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让我有回忆,有反思,有成长,有力量。

        儿子是上天赐给我最好的礼物!

        在陪伴他成长中,我特别注意为他保存一些影像和视频,并时不时地做一些整理和记录,现在回首往事不仅历历在目,而且可以随时随地与家人分享,虽不比“豪门盛宴”,但满载着我自己的“烟火味”。

        第一次给儿子写信是2016年4月,关于这场“战争”,我给起了个名字叫《熊孩子叫板记》(可阅读https://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3674474/notes/3596733)。那个时候孩子上二年级,但我们已“矛盾重重”,孩子“讨伐”我,我也及时纠正了一些不妥当的做法,取消了一些虚荣心作祟的课程,让他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课外补习内容,以后的日子里我也尽量听取他的意见,不完全强求他做这做那。

        小学几年,我始终陪伴他左右,在里、美篇里,记录了不少和他一起学习、比赛的精彩片段。

里的成长文集
美篇里也有不少故事

        里整理的文集,有的文章多一些,有的不满10篇,有的已公开发布,有的始终都是私密。美篇里更多图文并茂的故事,大多私密保存,偶尔会转发给家人或者特别好的朋友。不管怎样,这里的内容都是我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足迹,我常常翻看,流泪、窃笑,我也为这些被记录的故事而感到骄傲。

        给他写最多信的时候是2019年暑假,我把他只身留在了广西南宁,白天和小朋友们训练、比赛,晚上找了个本地的大学生哥哥帮忙照看,《南宁之约--求学散记》是那个夏天写给他的一些话,也是我最放心不下的思念!

        那些日子里,我有一些深入地思考,思考教育体制、思考亲子关系、思考孩子的成长与幸福、思考人生的思念与别离等等内容。贴出来一篇,可见我当时的心情。

离开南宁的归途中

5

        我和孩子的沟通,现在来看还是比较“和谐”的,或许这些年里我们彼此在“相爱相杀”中心领神会、休戚与共,逐渐学会了相互体谅与包容。

        家书在我和孩子的沟通中,或许起到过一些微妙的作用,或许没有,但是我一直认为这是最真挚的传承。

        我看重这种“家书”的力量,也一直认为家庭、家族、家园、家国,是每一个人都要链接的根!家的力量、祖先的力量、中华土地的力量、家国历史的力量,应该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

        “治家”“齐家”都从“教子”开始,曾国藩、梁启超、傅雷、洛克菲勒、龙应台概莫能外。一封家书或许就是一句叮咛,一段历史,一脉文化,一种精神,一袭传承。而今天,碎片化传播的时代,如果能够静下心来写一封家书该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情,而这件事在未来回首翘望,或许足够伟大而神圣。

        我的孩子,希望你没空写家书的时候,读一些书架上的这些书。他们写下的一些话,也是我想说给你听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17.用心沟通,用情浇灌—读《家书》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