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羽吟·焦心芭蕉

图片发自App

【翠羽吟·焦心芭蕉】

旧粉尘。嫩草茵,正是景风熏。

燕雀竞啼,可怜还未启朱唇。

粉蝶双飞喜闹, 飞絮檐入殷勤。

羡煞人、踏花拍影,人潮似海情深。

何事独自掩新春?情从何起①,欲问花神。

展翅林风素月,身若彩凤,灵犀何处寻②?

恨天老海绝惊③,恰恰是未来人④。

觅水烟宁静,心恨放、飞恨浮云。莫笑情仇怨恩。

再回眸日月光新。心心叶叶⑤,怨卷芳心,爱在手心。



创作思路

假如你是一棵芭蕉,“正是景风熏”时,也正是“旧粉尘”袭来时,一茬又一茬的踏青游人为了“嫩草茵",为了”燕雀竞啼“而来。不管是”粉蝶双飞喜闹“, 还是”飞絮檐入殷勤“都只为了吸取游人的注意力。

而自己却”可怜还未启朱唇“,要等到夏季才能有自己的机会。你会嫉妒吗?你会焦虑而成为未来人吗?

假如你认定爱情就因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希望自己的一举一动能透露出内心,希望对方能准确无误地单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能读懂自己,现实生活中的可能性能有多大呢?更大的可能是滋养出“恨天老海绝惊”的怨妇/夫吧。

《连接感》(Anxious in Love)一书便将那种“倾向于对即将来临的事件感到过分担心的人称为“专注未来”的焦虑倾向反应模式。这种人抓不住当下,经常可能会“试图揣测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担心如果这些问题一旦发生,就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当一些负面情绪袭来时,不如找一个能让自己感到安全的地方,用心“觅水烟宁静”让“心恨放、飞恨浮云”。

人和人在一起生活,再相亲相爱的人都会产生或多或少的矛盾。为了能够发泄因为伴侣/孩子或亲近的人所引发的负面情绪,激发内心的温暖。心理学家尤其是专门研究焦虑的专家如丽萨·罗伯邦会有如下建议:

在脑海中尽情体验对方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再想象将负面情绪流向左手,并攥紧这些带来痛苦的情感抛向天空告别。再尽情想象对方可爱温柔的地方,用右手手心放在心上,感受那种温暖。若打算结束时数1-20,可能会对对方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多了一些暖流少一些怨恨。)

不断地反刍对方的不足和可恨之处,只会陷入恶性循环中。“怨卷芳心”,不如“爱在手心”。"再回眸日月光新",你可能收获更多的是爱而不是恨。


笺    注

情从何起:源自自明代的汤显祖的《牡丹亭》题记:“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意思是他的情在不知不觉中激发起来,而且越来越深。

身若彩凤,灵犀何处寻:源自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中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③恨天老海绝惊:源自向子湮(yīn)《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

未来人 :心理学家鉴定的那种“试图揣测每一个可能出现的问题,担心如果这些问题一旦发生,将会带来怎样的后果”的人。说白了,就是在当下惴惴不安,浪费大量时间杞人忧天的人。

心心叶叶:源自李清照的《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

备    注

图片发自App

1、此诗词押中华新韵,毕竟新时代需要使用一些新词汇。按蒋捷的《翠羽吟·绀露浓》格式填词。并已通过“诗词吾爱网”的在线检测。

图片发自App

2、封面图源自深圳梧桐绿道。

3、以上的解读是在写诗时的所思所想。一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看懂并喜欢上中华古典诗词;二是为了哪一天自己再失忆时能够看懂自己所写的诗词。因而,若只愿沉浸于诗词世界的读者可忽略不看。

4、不过,事后再回味可能又有新的启示,而且每个人理解的角度不同,可以从多个出发点进行解读,或许这正是写中华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5、以诗史,记录生活的痕迹,见证蜕变的年代。

6、诗人华兹华斯有言:“我相信我的诗歌之使命便是安慰受苦者;使开心的人的更加快乐,好让白天的阳光更明媚;教导年幼者及各年龄层有仁爱之心的人学会真正地观察、思考和感受,让他们在行动和心灵上更有德性。这就是它们的职责,我相信在我们作古多年后,它们仍会忠实地完成这个使命。”——以此共勉。

7、生活还有中华诗词这个心理医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翠羽吟·焦心芭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