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随想

越早领悟越好

这话是《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的最后一句,从这句开始写写感想。


Thinking

如果已经晚了,怎么办?

首先肯定是对的,对自己来说,这个领悟来晚了十年。那么,应该就此懊恼吗?当然不会。领悟之前根本不知道有这么回事无从懊恼。领悟之后,也就不会去后悔了,因为心法不一样了。
所谓的越早越好,是横向比较,越早获得思维上的解放就能获得可观的竞争优势。对于竞争这个概念,把它放在家族里N代人的时间尺度上,会发现当前自己这一辈子损失的十年起码在总量的占比上来说,没有那么重要,今后会有很多的机会能补足,假如存在这么一个参考对象来说的话。
另外,就这辈子剩下的时间来讲,损失的十年,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足。

  • 提高时间利用效率
  • 延长寿命
  • 提高有效思考的总时间
    还能做更多吗
    有。其实这件事任何时候做都不晚。

因为你已经有了一台时光机

你不需要回到过去,对于未来来说,现在的当下,就是未来的过去。你已经在过去了。
所以,如果想要改变未来的什么,现在就可以动手了。
2019年的一年级家长会的分享中,最后结束时我说,12年后,我们在座的各位都在陪着孩子渡过人生中的一个重大事件,从今天到那天,我们有12年的时间为之准备,我们忙碌之余是不是可以停下来想一想,我们能为之做些什么。可能大部分掌声表达的意思仅仅是新鲜而已吧,事实上,12年而已,这只是计划中的一个小阶段而已。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不不不,我不希望你成为我。我不希望你20年后对面我现在面对的一切,绝对不。
幸好,我有时间光机,所以,从明白这个道理的现在开始,我已经在改变未来。20年后的你,一定不会是现在的我。

关于读书方法

读书方法的表述不正确,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知识收集的方法。书中提到李敖的读书方法,把书拆散,剪下,装入自己的夹子中,分门别类,时常翻看,用心记忆。
这是最好的时代。如果想达到李敖那样的知识面,你只需要付出他一半的努力就行了。各种优秀的工具可以为我所用,各种广为人知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我最大化学习成果。
大量优秀的电子书,知识付费内容,记忆工具,只要你想,现在几乎任何学科的知识都能在网上获取到,对自己有用的可以方便地存入记忆软件,然后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记忆,用前人几分之一的时间就可以轻松获取海量的知识。
Anki是个可以用一辈子的工具,目前在手机里面的重要程度排名第一。不敢说有多少深入的研究,但一年多的持续使用下来还是有了些心得,今后会着重分享一些经验出来。

关于坚持

书中说,相对于坚持,方法的重要性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我的体会是,坚持也不是根本解。
一件事如果需要坚持才能做下去,那么最终的结果大概率上也是失败。因为坚持意味着需要消耗意志力去抵抗大脑的天生的惰性,而意志力终究有限,以人力抗自然法则,绝无胜利的可能。
所以,就没办法了吗?
办法当然有,而且一旦掌握,别人看到你在负重前行,只有自己知道,你其实是乐在其中。
我认为,根本解在于,我想要。从Why出发,制定How的计划,再细化到What的最小执行单元,开始做就好了。
真正想要做一件事了,任何阻碍都可以跨越。事情不会做那就先学方法,门槛够不着就提学历
从内心开始,你不需要坚持。

关于输入法

李笑来说他在使用了输入法的模糊音功能之后十多年,发现已经无法区分平卷舌音了……
深有感触。本身就是南方人,电脑上如果用拼音输入法的话,必须开模糊音,不然基本打不了字。在这种情况下,学了五笔,在电脑上也只会用五笔了。工具会反过来塑造人。

控制自己的大脑

这就是这些年比较火的元认知概念了,书中叫开启心智,感觉上应该另一个自我实现的概念更贴切,马斯洛需求理论中的最高层次。开启心智之后对时间的感悟不一样了,更有耐心,能从大脑的自动反应更上一层次控制大脑,具有更多的理性,情绪控制能力更强,对生活的感知更敏锐,能体会到活在当下。
关于如何提高让自己具备更多的更改,《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里提到了,我总结为两点:开源(学习更多的方法论)、节流(了解人认认知偏误并尽量避开)
“我们的认知不仅可能而且往往背离现实”

为什么背单词很难的有趣逻辑

  • 大脑有遗忘痛苦的自我保护功能
  • 大量的枯燥记忆确实违背大脑的记忆特点,是一种痛苦
  • 大脑会遗忘这种痛苦
  • 所以背了单词很容易就会忘记
    所以收出出现了一个有趣的例子,直接凭空想像出一个数学换算方法,把一个单词等价于20元人民币,就这样骗过了大脑,真乃天才也。

关于建立对时间的精确感知

在书中看到关于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时,想起了上一次做时间记录尝试的过程。使用一个叫“时间块青春版”的App,把时间块设定为15分钟,事无巨细地记录了一个月。后来发现,记录本身这件事给自己带来了过高的认知负担,最终结束了这个尝试。

关于与懒惰抗争

书中提到,作者为了重建已荒废了一年多的关于记录时间花销的习惯,高频率环境刺激的方法,到处贴便利贴放卡片提醒自己
这样的方法,作者说,效果非常好。
对此,我这段时间正在试验另一套方法。无意中在另一本书中看到一个心理学家的实验(1998-GollSchaal),里面提到的方法是使用“执行意图”,我更愿意将之称为预设扳机。虽然还没有找到确切的科学原理,但我想应该与“鸡尾酒效应”的原理有关,大脑的潜意识会不停歇地关注一些特定的信息,在完全不占用认知资源的情况下。比如在喧闹的酒会上你正在和别人聊天,附近其他人在聊天的时候提到了你的名字,完全没有刻意对着你说或者加大声音的情况下,你竟然能从吵杂的各种信号中捕捉到这个与你有关的“你的名字”。
大脑注意的到底是哪类信息?有什么办法能直接写入我们想要它关注的信息?这种后台任务的并行数量有没有上限?如果能写入,有效期是多久?
这些信息,在上面提到的那篇论文中找到了,直接使用简单的语言输入方式就可以写入潜意识;有效期48小时;数量上限未提及;并行上限未提及。
这已经能证明很多了。
对了,它的运行逻辑非常像IOS上的捷径。设定触发场景,设定相应的执行动作。
比如我在WIFI版的iPad上就遇到一个问题,有些软件不需要联网就能使用的,联网它就展示广告,iPad又没有管理应用联网权限的问题。有了捷径之后就设定一个动作,一旦打开这个软件,就自动关闭WIFI。
这个预设扳机就是这个使用逻辑,在大脑内植入一个场景,设定后续的行为动作。它就会呆在后台自动运行。一旦你到了设定的场景,“叮”的一声,就像有人提醒你该干什么了,你马上就能明白接下来要做什么。
说到这里已经很清晰了,有了这个方案,简直能发展出无限可能!
如果与懒惰抗争。懒惰经常不是故意懒,而是真的到了那一刻没想起来。用这个预设扳机,可以快速建立习惯。
关后这一点还有很多要说的,自己也正在试验关于延长有效期,并行数量上限,有没有其它副作用等。以后专门开一个篇幅来说说吧。

关于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这个词本身是错的,因为任何人都无法掌握时间,它不会因任何的意志改变流速。我们能管理的只有自己。
GTD任务管理方法就很不错,Bilibili上Topbook做的视频就非常实用,狠推荐一下。当然,他们做的其它视频也简洁有料,非常棒。受益匪浅。

关于长期计划

做长期计划显然是正确的并且是必需的,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制作长期计划的。——幸运的是,这是一个只要努力就必然可以获得的能力。

制作计划不难,难的是能执行到底。
这样来看,制作的计划不能执行到底,说白了也是计划和制作计划的人本身有问题。所以这还是一件很难的事。
还是回到问题的关键解上面。
我觉得问题的核心还是在自己,先想清楚存在的意义,你是谁,再想要做什么,怎么做。最后才是制定计划。

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

最基础的手段——体验
再高级一点——试错
更聪明一点——观察
更加重要的——阅读
真正的主要手段——思考

这个总结非常好,点赞。
思考需要占用大量的认知资源,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从进化的角度来说,大脑是能不思考就不思考的。所以王兴说过一句话“大多数人为了逃避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提高元认知能力,看清大脑的自动运转过程,关键的时刻接管控制权,用理性做选择,用理性处理问题,就跟绝大部分人不一样了。
最高效的手段,是阅读+思考。阅读正确的书籍输入大量的知识,思考才有原料。

强光喷嚏反射

一直以为是个人都有这个现象,这才发现原来人群中只有10%到35%的人有这种反射。原来自己也是少数的那部分,哈哈哈哈哈哈
这玩意有个好处,想打喷嚏打不出来的时候望一眼太阳,开开心心地就打出来了,舒服。
了解到它也有坏处,战争中的士兵可能因此暴露,增加危险;驾驶中的飞行员也可能因此触发误操作,毕竟打喷嚏的力量很强大的,如果睁着眼睛打喷嚏,可以把眼球喷出眼眶~
心疼一下我那个以当飞行员为目标的儿子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世界上确实存在大量“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把这句作为经验,去类比未知,更快速地接纳新知识,扩展认知边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

关于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成长是一个指数增长的曲线,前期大量的时间里几乎看不到增长,到了后期才能看到惊人的效果,所谓厚积薄发,一个很贴切的例子就是竹子的成长。
竹子前4年在地下把根延伸数百平米,本身只长3厘米,过了里程碑后冲出地平线之后,每天长20厘米,6周的时间长15米!

作者文中总结:
自觉能力的晋级路径是:
阅读理解能力
检索能力
写作能力
实践能力

失败是成功之母

跟很多听上去很有道理的金句名言一样,十有八九的人听过这句,也都各有各的理解。书中提到从错误中学习,我想这就是这句话的奥义了。
失败,只有在你把它当作进步的阶梯时,才能成为将来的成功之母。
不过,如果只是表面理解它,认为不断试错,不断总结经验就能最终成功的话,那就太低效了。前面说过,学习的方法是分层级的。
经验——模仿——观察——阅读——反思。
很明显,试错总结经验不断前进,不适用于一切领域。在当今你所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都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最优解决方案,我们要做的是找到它,然后学习,反思,应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把时间当作朋友》读后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