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尽志无悔,带着一丝洒脱,还藏着那么一丝无奈。

北宋至和元年,王安石辞职归乡,归乡途中游览于褒禅山,于同年七月某日,以追忆形式写下《游褒禅山记》。

记中议论之处, 思想格局广大,“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不以词藻涂抹,便于心于身,徒生一种渺小之感。

王安石在回忆褒禅山之游时,一定是深夜,天关客星光芒四射之时,否则,没有大自然的力量深深震撼他,此记怎会有此般广阔格局。

挥去时光的尘埃之后,凝练一二,最后深感于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尽了自己所有的努力之后,就算不能完成目标,也可以没有悔恨了。

取其精粹,得尽志无悔一观。

无悔,是一种反思后得出的结论,是再次权衡得失后,得到“悔且无益,故而无悔”的结论,是对既定事实的评价,也自然有几分无奈的意思。

人存于世,必将行走于世间,便会做出许许多多的事。

任何事情都会有结果,这是客观事实,而我们如何对待客观事实,便是世间人们的不同之处。

王安石无悔之方法,前定有古人,后必有来者。真正做到者,十不存一。

无悔中那无限放大的一丝无奈,对过去无法改变的无奈,人心中的一丝酸楚,导致无悔者少之又少。

所以如何无悔,通其精髓,是“尽志”二字。

尽志,用尽所有的努力,舍弃一切,只为完成目标的放手一搏。

尽志也是一种选择,文山先生选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志存于世,便是尽志,便可无悔。

尽志无悔,先有尽志,方能无悔,谋求无悔,必先尽志。

你可能感兴趣的:(游褒禅山记——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