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昨天学习的时候,台上那位郭老师的经验之谈,我感觉特别的有实践意义,所以今天想在这里说一说我的思考。
首先需要补充的是当时的情景,郭老师说,他是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于是开始读书,而随着自己书写的需要,又应该读更多的书。
不过他的这种阅读都有一个知识背景,还有一个心理需要,因此能够恰到好处的帮助他实现读写结合,以写促读。
我知道他的意思,也有这样的一些经历,我自己读书也不多,也想象不到,怎么样才可以博览群书,这辈子也许都无法学富五车了。
其实据我观察,读很多书的,不见得都有用,能够著书立说,有远见卓识的,不见得都是博览群书的,像陶渊明的不求甚解,也许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一看。
如果大家关注新闻,会知道去年读书最多的人,是一个在校的学生,有一些统计资料表明,他一年读了将近六百本书,如果折算一下,也就是平均每天两本书。
我原来还听说过这样一个说法,全世界读书最多的人,是英国的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他一辈子就用来读书了,什么都没有做。
当然,我们无法否定这两个人幸福与否,前一个学生如果可以读到八十岁,有可能是另外一个最多,而后一个还可以继续读下去。
只是在我的生活中,很多人的阅读都是别有目的的,这很正常,有的人把阅读称为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进,我想长期阅读的人都明白。
所以请不要说为了阅读而阅读,因为那样的阅读应该没有任何意义,我们需要把阅读的东西做一些转化和吸收,再用自己的方式转移出去。
假如像郭老师说的,我们是遇到了问题,来倒逼自己阅读的,这样肯定会有更多的发现,虽然有一些急功近利了。
但是相对于那些读了很多书,却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成了一个书呆子的人,这样的阅读是一种伟大的创造和突破。
第一就是我们可以把生活的主题固定在生活上,阅读只是为了解决问题,偶尔所出现的一个工具,把一切的书籍都当做自己的工具书。
我相信对我们这些人而言,应该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这样阅读就不会成了一种摆设和沉重负担,书到用时方恨少,何妨用时再读书。
第二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我们最缺的是什么,我相信如果拿这个问题问我这个年纪的人,许多人都会说,没有时间啊。
如果把有方向的阅读和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带了生活问题来读书,肯定会事半功倍的,比如一个得病翻医书的人。
只要能够实现以上两个方面,我相信任何人都会一直读下去的,他们的写就是一种读,一种可以相互成就的行走方式。
比如说我现在的书写吧,我就需要每天找许多相关的书籍,以前没太注意,现在一看果然需要总结一下,用自己的写来帮助自己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