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意志、业力与命运的循环

考完试,花了两天把格伦老师的新书《自由意志、业力与命运——西方占星学对我们的启示》看完,虽然篇幅不长,但鞭辟入里,是畅快淋漓的阅读体验。逻辑清晰不复杂,阐述深入不赘述,对于这样一个老生常谈但无甚新意的主题,作者的阐述让人收获颇丰,觉得需要多读几遍才好。

看过一些从哲学角度、灵性层面讨论相似主题的书,但这本,出挑。将不同专业领域的研究成果做一番研究、分类、整理,提炼核心以作为自己论点的重要支持,使得关于自由意志、业力和命运的话题得以用思辨的方式延展并直击靶心。


命运vs自由意志——NO.

将自由意志、业力和命运视作同一循环过程中相互依赖的组成部分——YES.


在发展心理学中有一种被称为“分裂”的防御机制——即通过鲜明反差、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进行思考,分裂的症状是指缺乏将表面上的对立调和为高阶统一的能力。这就说到了太极。阴阳相融且彼此转化,和谐共存,非冲突,非对立。也正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的哲学观的显现。

我们常简单粗暴的把自由意志和命运割裂对立起来,肯定自由意志即否定命运的存在,亦或,推崇命运的定式而否认自由意志的作用。殊不知可这样想,自由意志、业力和命运可以是同一循环过程中相互依赖的组成部分。

在这个循环中,自由意志处于顶端,触发了业力的形成和命运的反馈,从而再次激发自由意识的进化,循环不止

自由意志就像一座布满分岔路的花园,每一条路都通向不同的未来。

自由意志是种能做自己想做之事的能力,可以权衡各个选择的价值,这其中也包括有能力识别自己高阶和低阶的欲望。人有自我主体性,这是我们从来不去质疑的,但就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早期人类更倾向于认为我们由外部力量控制。精神分析学家大卫·夏皮罗也指出,精神病理学的特征是自我疏离和意志的丧失,当我们越是缺乏自我主体性,就越认为自己的行为是被超越自我的事物所决定。

当拥有较高和较成熟的自我主体性时,我们辨识自己的意图、将其赋予意义并作出行动,达到令人满足的自我效能感(心理学术语)。因为自然的进化体现出趋向更高阶的意向性,我们的意识形态便会沿着这个方向呈现出更高的自由度、复杂性和意识水平。


业力的概念起源于至少2500年以前的古印度宗教传统,并最终被印度教、耆那教、佛教和道教采用为关键理念。

在纯粹的字义上,业力只是指行动

今天的命运是昨天的性格”是业力背后的潜在理念,它是我们的思维、感受与行为的习惯模式。有句印度教箴言说——“欲望是创造的根源。你的意愿如是,你便将成为如此”。业力与我们最深层的欲望有关,它是具有创造力的、非确定性的,是我们看待世界以及世界将如何反应的惯性模式

我们常在不同的时间发现自己处于类似的境遇里,不断重复的情节便是我们的“习得模式”,即业力。而我们进化的目的,不是重复那些模式,而是打破它、扩展生命的维度。当模式被重复、相似的外部事件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时,它们提醒我们自己被束缚。

印度圣人斯瑞·奥罗宾多认为,个体处于逐渐进化的过程,而业力则是实现成长和进步的机制。但我们很多时候很难去突破旧有模式,为什么?格伦在书中写道,业力会造成对习惯性行为结果成瘾。某些认知习惯本身就包含了引起痛苦的限制和扭曲,而业力的目的是通过暴露现有习惯中的缺陷,激励个体朝着扩展意识、开辟新体验的方向前行,最终打破会带来痛苦的自我限制习惯

意识成长的模型并不是一条直线,而是以相对稳定的模式不断反馈回自身的递归循环;然而在达到某个临界点时,这个循环可以突然发生中断,并跃迁至更高阶的意识功能。

源于东方的业力观念显然与西方的古典宿命论截然不同,它是一个循环创造的过程。因此,对持续学习保持开放并不执著于先前行为的影响便是业力学说的关键之处。


我喜欢读逻辑严谨、证据充分的文字,因为它们表达了作者对相关问题的关切和严肃思考。这本书就是这样。为了深入讨论“自由意志—业力—命运”循环的论点,作者分别又对自由意志、业力与命运的有效性进行了多个学科最新研究成果的梳理。那些论据,是非常吸引人的。

自由意志是人类意识可测量的一种属性,是真实、客观的现象。

自由意志也是宇宙的核心属性,即使在亚原子层面,自然界似乎仍具有生命、智慧和意图,而其中的“意图”与更复杂结构进行持续进化有关。

几乎每一个科学领域都存在着能够支持业力学说的概念性类似体:比如处于所有科学学科中心位置原则的反馈原则,以及心理学领域中荣格提出的共时性理论。

业力本质上是一个反馈、学习、创造过程。诺贝尔奖得主、生物学家温贝托·马图拉纳和弗兰西斯科·瓦雷拉认为,生命系统都是认知系统,是有目的的,通生命系统通过反馈发展自身。

反馈也作用于心灵领域。荣格的共时性理论认为,外部世界的时间似乎与内在心灵状态一致,它们之间不是因果关系,而是在象征意义上存在关联

物质回应思想,是思想的结晶。身心医学和心理神经免疫学给这一观点提供了大量支持。

业力是一种进化反馈,从内在与外在两方面促使主体持续学习和转化。

此外,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表观遗传学中更让人兴奋的科学论证,即除了基因,母亲在怀孕前和怀孕时学习的内容也能传递给后代,对老鼠的实验也证明了对于上一代所体验到的负面经历,后代有机体也对相同的事物表现出了规避。经验可以通过大脑直接传递给基因组并传递给后代

业力原则和表观遗传学是概念上的类似体,只不过前者的“一代”指先前人格的后续转世,后者的“一代”指父母的繁衍成果。

超自然心理学确认了意识可以独立于大脑和身体而运作。

上述论述证据来源于:1.超心理学研究;2.出体体验和濒死体验;3.可调查的儿童前世记忆


超自然心理学确认了意识可以独立于大脑和身体而运作。

上述论述证据来源于:1.超心理学研究;2.出体体验和濒死体验;3.可调查的儿童前世记忆

赫尔墨斯哲学的要义是:人反映宇宙,且宇宙和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具有灵魂的。

心灵与宇宙之间不存在终极的割裂,而是内部层面存在着某种潜在共振。

科学家们越来越多的将宇宙视为一个智能的、自我组织性进程,有目的地朝着更高统一与意识层次的方向前进,近年来物理学家后天文学家们写了不少这类著作。人和宇宙一样,都朝着有目的的方向进化

而占星学则成为人与特定宇宙能量共振的图像。星图是人在出生时与宇宙的共时性结果,它反映个人性格,代表此人在当前生命中需要经历的人生道路,还描述了习得模式——业力,描绘出人生中的挑战,并展现了解决冲突、编织和谐促成人格整合的路径

命运中的事件模式和人生故事,反映着我们的内在故事。作为整体,星图象征着行为的结构,一个包罗万象的业力模式,显现了我们人生的情节结构、核心冲突、主要人物和中心思想。外部事件是内在议题的表达,当相似的故事情节重复发生,便给人提供了成长和进化的机会。

早期的遭遇不是后期经历的的原因,因为所有经历都是同一个支配性的人生模式的体现。

命运是原型自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展现,每个人都具有一种要求被活出来的独特性,而且这种独特性在能够被活出来之前就已经存在。

作者写道,出生星图既象征了一个人命运的特征,也象征了一个人性格的命运。当我们意识到星图中的业力模式并主动参与生命的进化,便会创造出新世界。过往或正经历的人生或许让我们焦头烂额,而作者认为苦难在某种意义上是必要的,它们会推动我们的进化,当我们成长到更高层面,问题才会被解决——甚至就不需要解决了。


作者在书中用一个章节对出生星图如何象征体现业力做了阐述,并用批判性思维质疑所谓的“好坏”相位背后的因果报应意涵,提出占星师不该用缺乏明晰确凿的前世证据来证实解读,最多只能站在推测和保守的角度。

对于一个按神圣计划精心安排每个生命的智慧来说,我们怎么可能领会其运作?我们能够冒昧地自以为知道在至高无上之存在的指引下相互联系、进化的3亿个事件吗

这种犀利的批判自然会打扰到一些人,但不同的声音才会引领我们走向宽广的未来,不是吗~

用书中最后引用的12世纪波斯诗人和神秘主义者贾拉鲁丁·鲁米的话来结束本文吧,非常喜欢:

“当我为自以为想要的东西奔走时,我的日子是充满高压和焦虑的熔炉;如果在属于我的地方耐心坐下,我所需要的事物就会不带痛苦地流向我。由此我明白了,我想要的也想要我,它们也在找寻和吸引我。这个伟大的秘密,只献给那些可以理解它的人。”


嗯,格伦老师的学识真迷人啊,和他的笑容一样~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由意志、业力与命运的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