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找工作要预防三大骗术

又快到了一年的毕业旺季了,很多毕业生找工作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如何能找到工作又不受骗呢?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以下的案例,来预防骗术。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下以下的案例,来预防骗术。

01骗术一:不交培训费,工资为零

求职者口述:接到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去了之后,没有向我索要任何费用让我留下先试用一段时间,然后再考虑是否录取。

我辛辛苦苦做了一个月,结果他们却说我专业知识不足必须参加公内部培训,培训费300元。

我不愿意对方就说,不交培训费就走人,一个月工资也免谈。

专家建议:以录取作为诱饵,骗取培训费已屡见不鲜了,但仍有毕业生掉入此类陷阱。

按照有关规定,招聘单位不得以招聘为由向求职者收取任何费用,如报名费、培训费等其实是一些企业变相敛财的手段和方法。

对于这类打着招聘旗号的收费需要警惕,切勿盲目交钱。

02骗术二:“储备经理”变“卖保险”

求职者口述:在网上我投了一家金融公司的“储备经理”职位,没多久就接到面试电话,面试了两次,被录取了。

经过两周的培训后,我才知道,原来这家公司把我招来就是做保险业务员的,“储备经理“竟然成了卖保险的!

一些单位在发布招聘信息时,经常对招聘职位的工作内容模糊化以高职位的名义进行招聘,然后把求职者放到跑业务、拉客户的岗位上。

专家建议:对于诸如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的招聘伎俩,毕业生一定要警愒,清楚自身实力,从基础做起,逐渐展现自己的才华,不要轻信高薪诱惑。在求职时一定要搞清楚职位的具体内容,询问工作细节。

03骗术三:薪酬模糊,损失慘重

求职者口述:面试了一家公司,谈好基本工资”3000元,当时以为是到手3000元,也没细问,就糊里糊涂签合同了。

到了发工资那天,竟然发现自己仅仅拿到2000元。而查询的结果是“扣了税、服装费、培训费...

专家建议:工资其实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常见有税前工资、税后工资的区别。

有的用人企业尽管开的工资很高可是求职者最后到手的很少,原来是公司从中代扣了各种有关费用。

大学生在求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劳动合同,尤其是其中关于劳动报酬、工作内容、合同期限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细节。

*本文是在网络收集的资料。整理了最重要的部分,供大家参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应届毕业生找工作要预防三大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