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生效率手册:如何卓有成效地过好每一天》有感7

    今天继续阅读《人生效率手册:如何卓有成效地过好每一天》,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重输入与输出系统的结合。在这个系统中,你听到的、学到的、看到的叫作输入,即input;你写出的、说出的叫作输出,即output,要学会将这两项系统结合起来。我们平时看书就是一种输入,我们在读书期间,老师上课,我们听课,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这就是一种输入;除了看工具书外,我们还会看其他的书籍,它们帮助我们拓宽视野,提升知识储备,这也是一种输入;我们在和其他人沟通交流时,获得新的知识或者是新的观点,这也是一种输入;甚至在外出旅行的过程中,那些所见所闻,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也是一种输入。

    而增加输入渠道的方法。首先,最方便、快捷的渠道就是来自导师的建议和意见。另一个方法是通过别人的评述和交流来学习。选择一些机构或者一些培训班,听他们怎么去评价历史人物。所有的理论都在于我建立的循环体系,演讲输出、输入也是一个循环体系,道理都是明摆着的,这在于积累,在于你的输入机制的建立。如何学习就是这种输入机制,我每周都会做一系列的周笔记,包括总结、反思,但是我在周笔记中会用紫色代表学习的颜色。在我的大脑当中有这样一个意识,这个观点或者这句话可以作为下一次演讲的素材。或者,这些素材在其他场合是我可以用到的,可以积累的,那么我同样会记录下来,这个笔记越记越厚,每一次都会看,然后在实践中去应用,这就是输入机制的一种。

    如何检验你对一门技术,或者一项技能的掌握水平具体达到了何种程度?输出机制就能有效地帮你检验你的输入成果。通过10000小时的积累和反复练习后,你熟练地掌握了一项技能,你的学习成果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这时,你可以开始尝试向别人传授你所学到的知识点,当你能成功地指导别人,站在“师父”的角度和高度时,此时,你对这项技能就已经达到了熟练的程度。

    据说演讲可以战胜恐惧。一场成功的演讲是基于心理学中两个要素作为基础的,第一是真诚,第二是换位思考。这是能够真正实现沟通,以及在沟通之下进行表达、演讲,或者是做市场工作等最重要的两个基础。真诚及换位思考,请你反复思考它的重要含义。

    莎士比亚曾说过:“想象中的恐惧远过于实际的恐惧,因为恐惧都是人们内心的写照,都是你想出来的。”我在前些年和很多企业家朋友以及一些GYL的小伙伴们分享过,关于我知道的一些优秀企业家进行演讲当中的细节,其中一位企业家曾经说道,他在上台之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该做的都做了,该学的都学了,所有技巧也都练习过,但是无论如何,就在上台的那一瞬间,他觉得铺天盖地袭来的都是恐惧感。很多人肯定都有这样的问题。

    80分的演讲包括三项内容,一是不打无准备之战;二是写稿,那是必须的;三就是所谓的排练,如何进行排练,这也非常重要。不打无准备之战。这里又分时间上的准备,目标上的准备,沟通上的准备,框架思维的准备。时间上的准备。每一次当你接到一个演讲任务的时候,或者自己逼迫自己做演讲的时候,就要自己问自己,我还有多长时间?你要测算出自己有多少可控的时间来为演讲做准备,一定要测算成小时,这才是最关键的,我认为做一场演讲至少需要提前24小时进行准备。目标上的准备。每一次你要进行演讲的时候,至少要问自己一句话,我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千万不要去想你要满足很多人的需求,没有这个可能性。切记,这个目标一定要尽量具体到不能再具体,比如我在一场演讲中,我的目标就是希望大家掌握的一个基础,需要每一个人能够做到。沟通上的准备。

    沟通的心理基础第一是真诚,做换位思考,这是我们的底线。第二项是指演讲的对象、沟通的对象,他们喜欢用怎样的方式进行沟通;他们喜欢听什么样的麦克风里传递的声音,喜欢没有麦克风还是喜欢用小蜜蜂或者其他载体来传递声音;他们接受什么样的语言,他们喜欢网络词汇还是喜欢非常正经的老八路语言,这些都非常关键。框架思维的准备。一般我在演讲时会遵循线下、问题、原因、对策、行动的演讲结构,我经常会把线下和问题合一,目前基于的是麦肯锡的方法。我认为这五个点或者四大点应该成为大家的分享框架,所以大家需要准备四项内容,就是时间、目标、沟通和框架思维,这四点必须准备。

  演讲需要反复地排练。10000小时理论是精通一项演讲、沟通、表达技能的必由之路,任何人都逃不掉。只有训练才能熟能生巧。很多小伙伴都会觉得自己还没有到达一定的阶段,所以没有办法演讲。但是,你需要每天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不是挣一个亿,而是每一天都要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训练自己的沟通、演讲与表达的能力。要设置一个演讲的目标,比如做一件事情要说服谁,或者把一件事情跟领导说清楚,提前打腹稿,设置演讲目标,最后去实践,不断重复要领和细节,最后达到你的目标。

    80分钟演讲当中讲到了这个目的,演讲稿上就要写出本次演讲当中的小目标是什么,如果只实现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什么。服饰与装扮。不要小看这一点,非常重要,你需要一个颜色定义自己,以及用一种服饰标准定义自己,服饰和装扮一定要有标志性。条纹、波点的装扮特别不适合演讲,因为人们演讲的时候是动的,一旦动的话,波点或者条纹会有视觉上的错乱,你是作为万众瞩目的那颗星星站在舞台上的,当人的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一件事物时会非常疲劳,如果一个复杂的事物在你眼前晃动,会增加你的疲劳。动作设置以及手势。台词是配合动作的,比如左转身,目光凝结到左前方30度,慢慢把头上移,然后流下泪水,这都是标准性动作。手势一定要设置,至少设置几个标志性的手势,它会让你放松,只是手势也需要排演。

    希拉里•克林顿在演讲时,看到了灾区受难的儿童,慢慢地把目光转向右下角45度方向,潸然泪下。所有的动作都需要手稿进行,而且需要一系列的排演。哭也是一项训练,训练初期演讲者的基本动作非常简单,就是试着给自己做一个手势的配合,这些内容非常重要。环境。麦克风、舞台、讲台、灯光,这四点非常重要。为什么不做第一个演讲嘉宾?因为我们不见得每一次演讲都有彩排的时间,不见得每次都可以在舞台上试一下高度,试一下演讲台,包括试一下什么样的灯光最适合我们,总需要一个人帮我们试麦克,试灯光,试舞台,包括测试一系列演讲之前需要准备的细节。礼仪。台上有礼仪,比如鞠躬,台下也有礼仪,比如说前面的嘉宾演讲完了,他如果挨着你坐,适当的握手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包括点头、目光赞许、点赞等一系列的行为,你要进入你的状态,在台下就要开始扮演你的角色,做好你演讲嘉宾的角色扮演。手稿与彩蛋。演讲当中的彩蛋是非常必要的,怎样准备彩蛋?什么是彩蛋?所谓的彩蛋是用来抗击忘词的,我们上台的时候经常会忘词,一忘词就觉得被遗忘、被抛弃在了舞台上,此时怎么做?一定要准备彩蛋。所谓彩蛋就是故事,一般需要准备三个故事,但这三个故事不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一般我喜欢准备的三个故事的范围是:在你开讲一分钟之内就能把别人讲得热血沸腾的励志故事;能把周围所有听过这个笑话的人都逗乐的笑话,千万不能是一个冷笑话;自我介绍,自我介绍非常关键。当你忘词,根据你忘词的场景来讲笑话活跃气氛,当你忘词,把这三个彩蛋放到合适的场景。比如说突然来一个介绍,或者是给大家讲个笑话,或者说一段励志的话语来表达你的思想价值观。消除了演讲上的恐惧,加上对麦克风和舞台的熟悉,得体的打扮和适当的手势动作,以及最重要的演讲稿和手卡,有了万全的准备,你将充满自信,hold住整个演讲现场。

    演讲中如果出现了失误,我们要如何应对?你一定要做好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的心理准备,比如说别人窃窃私语,比如说别人都低头不看你,或者有可能麦克突然失声,或者PPT放不了,一系列的故障都可能会发生。这个时候,我们怎么办?我们可以未雨绸缪,先准备一本错题本,将我们可能犯下的小失误或者已经犯下的小失误记录下来,然后逐个改掉它。

    演讲稿怎样准备才能抓住人心?首先我认为,在写演讲稿的过程当中,你要确定演讲的目的是什么,能够吸引观众最重要的标准在于你演讲的目的,你的目的是确认你演讲当中怎么去写稿、怎么去表现的唯一标准,写下你的目的,一定是非常确切的目的才行。其实所有的理论都在于我建立的循环体系,演讲输出和输入也是一个循环体系,这在于积累,在于你输入机制的建立。如何学习就是这种输入机制,我每一周都会做一系列的周笔记,包括总结、反思,但是在我的周笔记当中,我会用紫色代表学习的颜色。我的大脑当中会有这样一个意识,这个观点我认为是下一次我演讲时可以用到的素材,就把它画成紫色,在一本书的多少页,或者哪个网站链接,或者哪个小视频,这些都可以成为我演讲时的素材。后来,这本笔记越记越厚,我每一次演讲前都会翻看这本笔记,然后运用到实践中去,所以在我的演讲中总是有很多不同的素材。

    实践出真知,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就像有的人质疑10000小时法则的实用性以及真实性,只有正确实践了10000小时法则的人才知道10000小时真的非常有效。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达到高效学习,还需要解决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人生效率手册:如何卓有成效地过好每一天》有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