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濮之战1

第一节,春秋乱世与楚晋崛起

你好,这里是中华历史小课堂。前两节,我们讲了发生在宋国与楚国之间的争霸战争———泓水之战。从这一节起,我们要讲的是晋国与楚国之间的争霸斗争。本部分内容分为三节来讲。今天先讲第一节,春秋乱世与楚晋崛起。

从西人打败商朝开始,在当时的中国境内,陆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大小不一,强弱不等。他们都是由周天子的分封的国家,有着共同的宗法制度和文化认同。在这些诸侯国之间或者更偏远的地方,同时还存在部族和方国。这些部族和方国被周人称为蛮、夷、戎、狄。蛮夷戎狄还没有融入到华夏文明里头来。周人认为他们没有接受文明的教化,是野蛮人,很是瞧不起他们。但是,这些野蛮人受到黄河流域先进文明的影响,在政治、经济方面很快追了上来,有的甚至超过了原先较为先进的诸侯国家。

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大家互相混战,互相吞并。到了春秋时期的时候,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了,只剩下一百多个。比较大的有十四个。其中最强大的是秦、晋、齐、楚这四个。

同时,那些散居于今天陕西、山西、河北、山东、河南、湖北等地方的各部族,也经常与周王室和诸侯国发生战争。

那个时候,周王室的力量已经衰微了,虽然还没有丧失宗主的地位,但是已经失去了对诸侯国的控制。在这种形势下,一些有称霸野心的诸侯国,就借口维护周天子的地位,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联合各个诸侯国共同尊奉周天子,抵抗蛮夷戎狄的入侵。谁能做到这些,谁就能成为霸主。不但诸侯国服从指挥,就连周天子也会认可。

最先创立霸业的是齐桓公。随后有这个想法,但是争霸失败的是宋襄公。

还有谁有实力争做霸主呢?一个是楚国,另一个是晋国。

早在齐桓公称霸之前,处于南方的楚国就逐渐强大起来。由于地理和文化的原因,楚国一向被诸侯们认为是个半开化的蛮夷之国。也许就是因为身上的野蛮气息太重,楚国在开疆拓土方面格外放得开手脚。东面、西面和南面的很多部族和小国都臣服于楚国。北面的诸侯国也被楚国降服或消灭了不少。当齐桓公在黄河流域称霸的时候,楚国正是楚成王熊恽(yun,四声)在位。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内乱,力量削弱很多。齐国的霸业逐渐衰落下去。宋襄公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就与楚成王发生了泓水之战。楚国战胜宋国之后,黄河流域原先与齐国结盟的许多中小诸侯国,陆续倒向楚国,成了楚国的盟国。楚国代替齐国,成了霸主。

与此同时,位于今天陕西一带的晋国也强大起来了。

晋国本来也是强国之一,之一由于后来国内长期内乱,顾不上对外发展势力。到晋献公做国君的时候,他先后灭掉了周边的好几个小诸侯国,又打败了附近的骊戎和北狄等部族,统一了今天的山西南部,把势力发展到黄河南岸和西岸。同时,晋献公大力整顿内政,除掉了国内与他对立的一些同姓贵族,任用异姓卿大夫,强化了国君的权力。这就为晋国日后的争霸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是晋献公没有处理好继承人的问题,导致太子申生自杀,儿子重耳和夷吾出逃到了国外。晋献公死后,国内大乱。公子夷吾承诺拿出一些土地送给秦国,得到了秦穆公的支持,回国做了国君。这就是晋惠公。后来,晋惠公反悔,没有履行割地的承诺。于是秦穆公就出兵攻打晋国,俘虏了晋惠公。晋国为了备战,大臣们主持进行了一些内政和军事改革,抵挡住了秦国的进一步进攻。

公元前636年,在外流亡十九年的公子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这就是著名的晋文公。晋文公这个人很有才干,他在外流亡十九年,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而且很得人心。他即位之后,重用长期跟随他一起流亡的功臣赵衰(cui,一声)、狐堰(yan,三声)等人,君臣一心,整顿国政,训练军队,减轻人民负担,奖励农业生产,进一步做强了国力。

晋文公即位第二年,周朝王室发生内乱。周襄王的弟弟叔带勾结狄人进攻都城洛邑。周襄王逃到郑国,派遣使者向秦国和晋国求救。晋文公得到消息之后,立刻起兵救援,击溃了狄人,杀死了叔带,并亲自护送周襄王回到都城洛邑。周襄王很感激晋文公,就赏赐给他四座城池和一些土地。晋文公尊王攘夷的举动,提高了他在诸侯国中的威信。他创立霸业的条件逐渐成熟了。

可是,当时河南一带已经成为楚国的势力范围。随着晋国实力的不断做大,楚国不高兴了。这两个分别处于南方和北方的大国,就要发生正面冲突了。

前面讲到泓水之战,宋国失败,不得不向楚国表示臣服。现在看到晋国强盛,宋国又脱离楚国,倒向了晋国。楚国很生气。就接连派兵攻打宋国。宋国抵挡不住,就派大臣到晋国求救。晋国的将领先轸(zhen,三声)对晋文公说:“当年您流亡到宋国的时候,宋襄公刚刚打了败仗受了重伤,他还赠送给我们八十匹马。这次宋国有难,我们应该出兵。一是为了报答宋国的恩情;更重要的是能在诸侯中树立威信,奠定晋国的霸业。晋文公的舅舅狐偃(yan,三声)完全赞同先轸的意见。他说:“最近曹国刚刚归附了楚国,卫国也和楚国结为了儿女亲家。如果我们出兵攻打曹国和卫国,楚军一定会去救援。这样,宋国就解围了。”晋文公认为他们两个人说的很有道理,就答应了宋国使者的出兵请求。接着扩充了军队,任命了上、中、下三军的正副将领,做好了战争准备。公元前632年,晋军向卫国借路,攻打曹国。卫国不答应。于是晋军决定绕道渡黄河南下,攻占了卫国的好多地方。这时,齐孝公跑过来与晋文公结盟。因为前两年,楚国曾经应鲁国的邀请,派兵攻占了齐国的一个地方。卫成公听到齐国和晋国结盟的消息,吓坏了。他也连忙请求与齐、晋结盟。晋文公拒绝了他。卫成公只好求救于楚国,可是卫国人不愿意同晋国打仗,就把卫成公赶走了。鲁国拍了一支军队到卫国防守。楚国也派了一支军队过来,被晋军打败了。鲁国势单力孤,只好杀了带队的将领向晋国谢罪。就算是这样,晋国也不打算饶了曹国。晋国攻占卫国不久,接着包围了曹国的国都。晋军在曹国遭遇到猛烈的反抗。曹国甚至把很多晋国阵亡士兵的尸体悬挂在城墙上,借以打击晋军的士气。这时,有人向晋文公献计,把一部分军队驻扎到曹人的墓地,曹人一定害怕我们挖了他们的祖坟。我们就趁他们慌乱之际再去攻城。这个计策果然奏效,曹人不得不把晋军的尸体用棺木装好,送还晋军。晋军抓住时机,猛烈进攻,一举攻破了曹国国都,活捉了曹共公。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到过曹国。曹共公对他很不好,只有大臣僖(xi,一声)负羁(ji,一声)对他好,暗地里给他送过饭菜。晋军进城之后,晋文公大骂曹共公亲近小人,疏远贤臣。特别是不该不信任僖负羁这样的贤人。晋文公命令军队保护僖负羁的家族安全。可是,这引起了将领魏犨(chou,二声)和颠颉(jie二声)的嫉妒和愤怒。他俩就防火烧死了僖负羁。晋文公大怒,处死了颠颉。因为晋文公喜爱魏犨作战英勇,只革除了他的官职,没有杀他。晋文公处事公正,得到了曹国人的支持。晋国的威信又提高了。

好,今天这一节我们讲了春秋时期的政治形势和楚国晋国的崛起。下一节,我们要讲的是伐卫破曹与退避三舍。欢迎收听,再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城濮之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