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合群】?
百度词条解释为:一种愿意与他人乃至群体在一起的倾向。而如今我们正在一个处于“合群至死”的时代,合不合群已经不再是个人的意愿或者倾向,我们更多的时候陷入了一种叫做“假装很合群”的症状里。
01合不合群,谁说了算?
通常作为一位旁观者,你判断一个人是否合群无非来自于两种途径。
第一种无非就是你看到这个人不在一个有着大多数人的活动群体之中,这个人他不愿意加入这个有着大多数人的活动群体,从而你就认为他是一个不合群的人。
第二种则是来源于别人说,一个你信任、志同道合的人对你说这个人是不合群的,并举出一些他认为似乎很有道理的证据来证明他的观点,你又因为信任他,所以你即使没有见过或接触过他嘴里的那个“不合群”的人,也会因信任而认为这个人是不合群的。
但若你作为一个参与者,判断这个人不合群的理由无非是他和你的观点不相合和你产生矛盾了,或者是这个人没有加入你所在的群体即使你这个群体得到了大多数人的青睐,你就判断这个人是个不合群的人。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当然不是,以上的所有判断都是来自于你或者你信任的那个人的主观判断,并不能认定一个人是否合群。这个人可能是对你这个活动群体无感或者是与这个活动群体意见想法不符而不加入,并不代表他就是你们眼中的“不合群”的人。同时他有可能是在你们这个群体不合,但在其他群体里则是高度参与者,这就更不可能是“不合群”的人了。
人类世界之所以繁荣,就是因为这个世界存在着各个性格想法不同的个体。因此不排除有的人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群体,一个只有自己明白自己合适的群体,他就是一个群体,一个合乎其理的群体,一个光鲜亮丽的群体。
就像电视剧《少年谢尔顿》里的9岁的谢尔顿,一个天才儿童,在混乱的美国公立高中上学,他自己个人就是一个群体,他所感兴趣、研究的东西都是少数人感兴趣、研究的,所以他自己就是一个群体,他会因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感到开心,不喜欢别人干扰,不想去迎合那些自己不喜欢的群体,从而那些旁观者就是认定他“不合群”,但这只是旁观者的认为,旁观者的自定义,谢尔顿并不觉得他不合群,所以双方的答案都不一样,旁观者定义谢尔顿,谢尔顿定义自己。
没有谁可以定义谁,也没有谁可以认为谁不合群。合不合群从来都不是评判一个人性格乐观还是性格孤僻,适应能力强或是适应能力差的标准。
02合群真的有这么重要吗?一个人真的要合群吗?
在中国集体主义文化盛行,不合群就等于不好相处,等同于异类,所以很多人被认为不合群的人开始改变自己,以缓解社交孤立的状况。
明明周末想去图书馆学习,舍友却都在刷剧打游戏谈恋爱,为了不被孤立,你只好追随他们的生活作息;
明明不喜欢家族聚会,却抵不过长辈的各种软磨硬泡,为了不被说教,你被迫参加了一次又一次;
明明不爱看动漫,但身边的朋友都在讨论剧情,为了找话题,你不得不熬夜追《火影忍者》,与朋友讨论宫崎骏;
……
刚上大学的时候,总有人劝你合群,劝你积极,劝你多跟人接触。因为他们知道合群的好处。合群确实有很多好处,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我一向认为,在大学里,合群是最简单的事情。
不仅简单,而且舒服。
因为不需要思考,大家怎么做,照着做就是了。
大家都说上大学一定要加入各种组织部门,于是我照做;
大家都说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多跟人接触,于是我照做;
大家都在寝室打游戏,于是我也照做;
……
当我们不去考究一件事情本身的对错、是否适合等等,而只是为了合群,一味的照做,我认为这是一件很可怖的事情。长此以往,我们判断对错的标准就会变成:“大多数人认为对的,就是对的”
但是合群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是的,合群很重要。在这个由一个个关系网组成的大社会,合群成为了一个人立足的“标配”,不论是考试升学,还是升官发财,我们都要去找关系,讲人情。
一个人真的要合群吗?大可不必,因为世界上永远不缺合群的人。你可以合群,也可以不合群。你可以去合自己喜欢的群,但千万不能为了合群,去合一个不喜欢的群。因为合群的“合”是契合,而不是迎合。
03比忍受孤独更可怕的是假装合群
其实,生活中很多人被是否合群这个问题困扰,尤其是大学新生,职场新人。初到一个新的环境,合群似乎成了对一个人很重要的评价标准,大家都害怕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我们害怕因为不合群而带来的评论,歧视,甚至是孤立。所以很多人选择去改变,去为了合群而合群。
我想很多人愿意在群体里行事,除了有参与感和存在感,还有一样非常重要的东西——安全感。因为大家在一起,你就不怕会迟到,你就不用担心会错过重要的消息,一群人抱团时可以互相取暖,联合对外可以同仇敌忾。
这背后映射出的社会现状正是当代年轻人害怕孤独,他们害怕自己孤身一人。
但是当你盲目地去合群的时候,结果大多数情况下会有两种:
要么成为油嘴滑舌左右逢源的社交能手,和谁都能说上话,酒肉朋友一大堆,知心伙伴没几个。
要么成为一个混脸熟的,在哪个群体都能看到你,你插不上几句话,但好像又有点存在感,其实是个小透明。
爱默生曾经说过:如果有两条路,我选择走人少的那条行走。
孤独已经成为人生常态,孤独是不可避免的,随着年龄增长和自身阅历的不断增加,你就会越发感到孤独。
即使是那些合群的人,当热闹散场,也同样孤独。
所以,孤独是一门必修课。
在这门课程中,你学会了接纳自己,学会不断探索内在情绪的起伏变化和真我的需求,享受到无边的自由和宁静,做自己想做的事。
正如有人说过:正是孤独让你变得出众,而不是合群。
04勇敢地撕掉“不合群”的标签
终其一生,我们都在极力渴望展示自我的独特性以便获得自我认知和价值,另一方面也无比渴望融入他人或集体以获得更多的认可与安全感。
而我们终将懂得:
合群未必是好事,人云亦云、乌合之众,很多时候是无效的社交、禁锢了自己的发展;
不合群不一定是坏事,内心笃定地去做自己,独辟蹊径地思考问题,免于大众烦扰后,反而能清清静静地享受人生的多样性。
当你觉得自己总是不合群,需要做的也许不是勉力强融,而是尽全力提升自己,强大自己,去撕掉“不合群”的标签。你周围是什么样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选择要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没有不合群的人,只有不合适的群,与其说他们不合群,不如说他们没遇到适合自己的群。
这是一个功利的世界。只要你有能力,再怎么孤僻也有人欣赏你。
就像《生活大爆炸》里面说的:“或许你在学校格格不入,或许你在学校最矮最胖,或许你没有任何朋友,但其实都无所谓。那些你独自一人度过的时间,比如组装电脑,或者练习大提琴,会让你变得更加有趣。等到有一天,别人终于注意到你的时候,他们会发现一个比他们想象中更酷的人。”
所以啊,不是你不合群,只是你不够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