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学习难题:要不干脆否掉兴趣驱动,改为任务驱动?

(以下图片皆来自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及时联系本人删除)


图片发自App

01

立flag不是容易活儿

这周我继续走在因为"辅导功课"持续被虐的路上。所以这周还是聊聊"辅导孩子"的问题。

在上周观察手记《怎么避免做一个情绪崩溃的"后妈"?》里,我在最后谈到了"让孩子自己设定目标"的问题。

很多人包括我自己,觉得如何设置合理的目标,"立一个好flag"是个难题。

所以有人问我,

怎样才算合理的目标?
设置了怎么落地?
对于孩子的学习,如何帮助陪伴他设置合理的目标?
……

图片发自App

02
小马过河和"一个亿"

故事1:

有一天马妈妈让小马把磨好的面粉送给主人家,但是在半路上小马却被一条河流挡住了去路。

小马担心着:水深不深,我过去会不会有危险?

旁边的老黄牛谈笑风生般告诉小马:没问题,这水浅的很,刚到我的膝头盖,可以直接淌过去。

经过的小松鼠却无比紧张地告诫小马:千万不要过去,前段时间自己的好朋友因为掉进水里被淹死了。

听了截然相反的两个建议,小马左右为难就是不敢过河,"哒哒哒"跑回家问妈妈。

妈妈说,为什么你不自己下水试试呢?得到妈妈的鼓励,小马又来到了小河边尝试自己淌水过去。

结果发现河里面的水,不像小松鼠说的那么深,也并非老黄牛说的那么浅,自己过河刚刚好。


故事2:

很多父母对继续毕业的孩子说,我们不期望你飞黄腾达,能赚前养活自己我们就很满足了。

但王健林却鼓励年轻人说:先设立一个小目标,例如一个亿。

网络哗然一片。为什么呢?因为对大部分人来说,"一个亿"是个天文数字。

解读这些故事,总有几个关键词:看问题要实事求是、听了建议还要自己尝试……

在我看来,无论是"小马过河"还是"一个亿",都蕴含着对制定目标的启示:如何实事求是地立个合理的目标?

图片发自App

03
目标不合理会怎样?

很少人因为目标过低而烦恼,因为没有挑战新的目标,要不一下子达到,要因为毫无挑战性根本不想开始或中途放弃。

但人往往因为目标设得太高,没有办法坚持下去而苦恼。

因为它结果是:目标达不到,flag白立了,自己还很挫折和自责。

例如,不少人会被自己的体重困扰,我们总想自己更漂亮、更健康一些,所以天天立个flag"要不死,要不瘦",结果却陷入"越减越肥"的怪圈。

看看在你生活中有没有发生这样的情形:

为了成功减肥,给自己设定了"3个月必减30斤"的目标。

我们还在朋友圈吆喝着大家监督,喊一些"不瘦10斤不换头像"的口号。

刚开始的时候,还可以严格执行:每天早上起来必称体重,吃东西前必定计算食物热量,晚上下班后必定做超过30分钟的运动……热血沸腾的我们一般都可以执行的比较到位。

但一旦过了冲动期,或者遇到了一些意外情况中断了我们的计划,我们开始会觉得很累、很辛苦、很难坚持……

当我们开始想放弃,但是心中又不免责怪自己的时候,我们开始质疑自己立的目标会不会太高太宏伟。

为了让自己的心里好受一些,我们开始跟自己说:要不我调低目标试试看?

你会安慰自己:那么短时间瘦30斤,身体怎么会受得了,要是瘦下来了身体不健康也不是我想要的呀,要不就调成3个月减20斤吧。

接下来是3个月15斤、10斤,最后目标一降再降,不了了之……

其实我们很有可能遭遇的"目标侵蚀"的系统模型。

图片发自App

04
"目标侵蚀"是什么鬼?

带着我们洞察力的眼睛,我们来看看目标侵蚀的本质是什么:

当用改变行为调节回路缩小差距遇到阻力时,改为用降低目标调节回路来缩小差距的方法。

"减肥不成功"的本质:因为自己做不到,不想做一个失败/说到没做到/没有恒心的人,不断地降低目标,自我安慰,得过且过。

这时候,我们已经脱离了最初的目标,用不断侵蚀目标地方式,保持自我感觉良好的体验和状态。

所以远大的目标,虽然可能实现伟大的愿景、激发人的潜能,但可能因为太过于遥远,让执行的人产生压力,选择不断的降低目标,偏离方向。例如孩子的学习目标。

那怎么办呢?制定合理目标。

图片发自App

05
怎么办?


STEP1
合理是目标和能力的平衡

有没有目标确实高得不合理的情况?如何区分降低目标是务实,还是侵蚀?

搞清楚这个问题,对我们陪伴孩子,一起去设定学习的目标非常重要。

《论大战略》作者加迪斯提出了一个观点:

战略,是目标和能力的平衡。

这个观点涉及到一个我们很容易忽略的维度:自己的能力。

我想这也是区分是目标不合理和目标侵蚀的关键:考虑自己的能力是否匹配目标。

例如"跳一跳就能实现成长"的目标,实现成长是目标,跳是能力,跳一跳就能实现,代表了目标和能力平衡,显然是合理目标

但是"跳一跳"的具体标准是什么?显然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很难给出一个可以操作的具体标准。

所以我建议用感觉来核对这个目标是否与我们的能力匹配。因为世界上最不可能欺骗自己的人,就是我们自己。

当我们降低了目标,内在有机心灵完全知道降低目标的初心是什么,并会因此产生一些感觉。

用此时产生的感觉去核对,你是心理更踏实、更坦然、更有力量去实现目标,还是觉得挫败、自责。?

前者是合理降低目标,后者是目标侵蚀。

孩子也一样,就是通过仔细观察他的情绪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来区分两者。

图片发自App


STEP2
设置目标阶梯

罗胖说,

想象中的任何目标都是不可能直接达到的。

加迪斯在大战略里,还提出了一个观点,

战略能力,能力和目标之间微妙变化作出调整的能力。

一说起战略,我总会想到在一个会议室里面,一群精英领导高层人,围着一张桌子进行头脑风暴,艰苦奋斗三天三夜,最后制定大战略。

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组织和个人会研究外部环境,清晰未来目标,梳理能力和资源,制定具体实现的路径……

即便过程很复杂,但是在我们制定战略,或多或少会把外界变化、内在能力等当作是一个不变的量。

就如我们利用导航设定了某个目的地,往车上一坐,似乎一切内外都不会改变,在这个基础上去想,我走哪条路才能更快到达目的地?

但是加迪斯就提醒,

制定战略的过程,我们的能力是不断变化的,资源也是不断变化的。
最大的战略错误,其实不是你的方法有什么问题。而是你的能力、资源和目标不匹配了,但是你没有感觉到,没有做及时地调整。

所以当我们陪伴孩子设置了合理的目标,也需要引导他们为目标设计阶梯,并且随时保持调整目标的能力。

目的是为了让长期目标转化成为短期可操作的目标,并且为随时调整提供更大的便利性。

值得注意的是,对年龄越大的孩子,越值得花时间陪他一起去清晰以及制定长期和短期目标。他们也更可能觉察自己的能力和目标之间的微妙变化。

对于较低年龄的幼儿,则需要家长初步的根据孩子的天赋和优势,确定大致的成长目标方向,保持着对孩子目标和能力变化的觉察,在不同的阶段陪伴他一起制定清晰明了的短期目标。

例如,如果孩子对乐高机械搭建感兴趣,你也希望通过乐高孩子可以学习到更多的机械原理以及计算机编程。

首先,你可以初步确定小学x年级考取国际机器人x级的较长远目标。

接着,以终为始,倒退出近x年的学习目标是熟悉掌握常用的机械原理,具有良好的自我介绍和介绍作品的演讲能力。

最后,与孩子一起商量,确定近半年的学习目标是:坚持上机器人兴趣班培训,课外在家一周练习三次,每次1-2个小时。

当然,这其中还需要你敏锐地感知到能力和目标之间微妙变化,然后做出调整。

例如,如果孩子跟不上进度,我可能需要了解它的问题,是因为没有办法理解内容,还是因为手动操作跟不上,调整练习的时间和频率。

图片发自App


STEP3
任务驱动学习

很多人会说,我孩子才有5、6岁,我连激发他的学习兴趣都做不到,怎么还"让孩子自己设定目标"?

人们做事的驱动来自两个方面。

一个是内驱,来自内部,例如兴趣是很强的内部驱动,还有成就感、价值感等等。

另一个是外驱,来自外部的驱动,简称为大棒加红萝卜。大棒是完成不了任务的惩罚,红萝卜则是完成任务之后带来的奖励。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如果他还是特别对抗的问题孩子,你可以用自己的影响力进行"没有兴趣"的操作:

干脆就把兴趣驱动学习这件事否定掉,改为任务驱动。

比如,最近我的孩子在上幼小衔接夏令营,就像像小学一样,老师每天都会布置作业。

我发现除了孩子上课不认真听、做作业不积极晚上回来辅导功课,还要至少花一两个小时,结果就是孩子累,我也累。

我在上一篇《怎么避免做一个情绪崩溃的"后妈"?》说到,孩子的学习好的前提,是需要他自己搞清楚自己为什么学习?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从而可以更加好的激发他的兴趣。

但是如果没有办法激发兴趣,孩子就没有制定目标的动力,那时候可以跟他一起商量,直接把学习目标转化成为具体任务。

例如,经过了解孩孩子上课内容和学习作业,我和他一起商量制定了三个任务:

1.上课做笔记,把老师板书的主要内容记下来。比如今天学的是拼音bpmf,那么就在笔记本上写下bpmf。

2.在我接他回家前完成作业。课堂上老师给了足够的时间给孩子完成作业,万一完成不了下课后也有空余一个小时时间,这个任务是具体而且是有可能实现的。

3.晚上进行听写。

以上三个任务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助孩子集中记忆力。

我们都知道,当人对某件事情注意的时间越长,投入的时间成本越高,那件事情就会越重要,也会更有动力去把这件事情做好。

当然任务也是需要讲究跟能力之间的平衡,并且随时留意自己能力和资源的变化并作出调整。


图片发自App


作者:宣彤

二级心理咨询师

超个人心理学学修者

心灵私影像摄影师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的学习难题:要不干脆否掉兴趣驱动,改为任务驱动?)